郭松龄反张作霖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军阀内部派系倾轧的结果。

军阀的特点,在于张作霖麾下有很多内部派系。

一来,这是军阀团体的必然,他们本来就是各种小团体组成的联盟;二来,这是张作霖的目的,部下分为几个团体互相斗争,就无法联合反对他。

张作霖的老兄弟形成老派,把持了当时军政主要力量。

新派也有一定实权,但主要的权力把持在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手中(主要是日本士官学校出身)。杨宇霆是张作霖的爱将,也是智囊,是可以压倒老派的权臣。

郭松龄一派叫做保定派,主要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

本来保定派没什么实力,但因张学良对郭松龄比较赏识,才有所复苏。

保定派的成员多为东北军中师长、旅长之流。虽不算很高的军衔,仍然有一定的军权。

其实,因杨宇霆的士官派比较嚣张,以张作霖为靠山,连张学良也不被放在眼里。

张学良为了扶持自己的力量,选择了不受宠的在野派郭松龄作为大将。

但是,郭松龄也不是善类,利用张学良的支持开始和杨宇霆甚至老帅们争权夺利。

因为杨宇霆有张作霖的支持,所以郭松龄斗不过他。

本来在张学良的游说下,张作霖同意让郭松龄去当安徽督军,但在杨宇霆破坏下任命失败。

郭松龄极为恼怒,曾经对张学良这么说:“东北的事都叫杨宇霆这帮人弄坏了,安徽、江苏失败,断送了3个师的兵力,现在杨宇霆又缠着老帅,给他们去打地盘子,这个炮头我不再充当了。要把东北事情办好,只有把杨宇霆这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赶走,请少帅来当家。”

但张学良没有能力左右张作霖,更不能换掉杨宇霆。

这边,杨宇霆发现郭松龄处处和他作对,就尽全力排挤他,试图夺取他的军权,甚至派人暗杀他。

到了这种地步,郭松龄只有两个选择,第一隐退,离开东北军,几十年的心血就这样白费了;第二干脆兴兵造反,自立为王。

郭松龄选择了第二,和冯玉祥勾结,准备搞垮张作霖和他的主子张学良。

冯玉祥许诺,一旦推翻了张作霖,东北三省地盘交给郭松龄。

于是,郭松龄突然倒戈,率领部下7万大军奇袭张作霖。

郭松龄本事是有的,无论指挥还是练兵都是第一流的,对东北军的一切了如指掌。

在郭松龄起兵后,联合东北军军长李景林,趁虚而入,势如破竹。郭军顺利从河北杀入山海关,击破锦州,距离沈阳只有近在咫尺。

因东北军都知道郭松龄厉害,此时军队时期低落,已经无心作战。

同时,由于郭松龄是趁虚而入,张作霖措手不及,只能调动张作相的第五方面军5万多人去对付郭松龄的7万大军。

按照当时的局势来看,张作霖的大本营沈阳肯定是守不住了。

那么,张作霖只能退守黑龙江。

但黑龙江当时开发比较差,又被苏联控制着中东铁路,恐怕退到那里也挡不住郭松龄的追击。

由此,张作霖情绪大变。

1925年12月5日,锦州失守的消息传到奉天后,张作霖大失常态,“当即命令内眷收拾细软转移,府内上下手忙脚乱。10时检点就绪,即以电车27辆,往返输送(家私)南满货栈。然后令副官购入汽油10余车及引火木柴等,布满楼房前后,派兵多名看守,一旦情况紧急,准备逃跑时付之一炬”。据目击者回忆,在得知郭军进入锦州后,张作霖“整天躺在小炕上抽大烟,他抽一会儿烟,又起来在屋里来回走动,口口声声骂小六子混蛋,骂一阵子又回到炕上去抽大烟。”

但就在这个时候,忠贞不二冯玉祥又玩花样。

他先是奇袭打跑了盟友、直隶督办军阀李景林,试图控制直隶省。

这还不够,他顺势占领了热河省,等于是抄了郭松龄的后路,失去了后勤补给来源。

盟友不可靠,列强也来搞事。

日本和张作霖达成了协定,以出卖东北的主权为代价支援。关东军随即出动空军轰炸,并且让守备队阻击郭松龄。同时,支援黑龙江的东北军赶到沈阳,东北军也增加到7万多人。

在这种情况下,郭松龄外无救兵和粮草,正面又有张作霖尤其是日军的阻拦。

郭军人心散乱,士气低落,很快崩溃,将领纷纷倒戈。

于是,郭松龄战败,夫妻两人双双被杀死。

郭松龄反张作霖,不过是军阀内讧而已,他和张作霖没有谁是什么正义的一方,都不是什么好人。

郭松龄这一手,差点玩死了张学良。

在郭松龄叛变初期,张作霖误以为是张学良要学李世民,想要杀他上位,对儿子破口大骂。张学良差点就被他爸宰了,不过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