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坐着轿子从东交民巷使馆出了门,准备前往东单牌楼北大街东堂子胡同总理衙门。当他走到北大街西总布胡同西口时,被正在巡逻的神机营霆字队章京恩海打死。

克林德像

这一枪打出了泼天大祸。此事一出,局势已不可挽回,慈禧在6月21日以光绪帝的名义,向英、美、法、德、意等十一国同时宣战,她本想利用义和团大干一场,哪里想到一发而不可收拾。

公使竟然被杀,本就好战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正式派出了2万多人的对华远征军,由瓦德西指挥。开战不到两个月,8月15日,慈禧和光绪跑了。

威廉二世像

后来,打死克林德的神机营章京恩海慨然自首,并被德国判处死刑,在东单牌楼克林德身亡之处闹市问斩。

被打败了自然只能任人宰割。1901年清廷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其第一款就是:清廷派醇亲王载沣赴德国就克林德公使被杀一事向德国皇帝道歉谢罪!

为什么是只有18岁的载沣?原本这个亲王的人选迟迟定不下来,没有谁愿意去承担这么屈辱的差事!后来是德国新任驻华公使穆德向清政府的议和大臣李鸿章和奕劻推荐了载沣。载沣是在光绪十六年即1890年袭封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的。

载沣

年轻需要历练是一个不错的理由。同时,载沣长得相貌堂堂,当年出入宫廷的美国医生曾这样描述:“他缄默少语,相貌清秀,眼睛明亮,嘴唇坚毅,腰板笔挺,虽不及中等身材,但浑身透露着高贵。”一提出来,德国人也认可,他们看重的是载沣的特殊身份,作为光绪皇帝的胞弟,慈禧的亲外甥,他的地位相比于其他亲王更尊贵,更能表现出清政府的“道歉诚意”。

于是,这事就定下来了。

当时的清政府驻德公使吕海寰在载沣出使前就曾向德国外交部询问会见的礼仪,可德国方面迟迟没有答复。直到1901年8月19日在载沣快到德国时,德国政府突然通知吕海寰,“德皇在白厅坐见,王爷行三鞠躬礼,递书,致颂。其参赞随同入见者,切照中国臣下觐君礼节叩首。”

威廉二世及其群臣

意思就是德国皇帝坐着会见中国鞠躬的亲王,随从们必须行跪拜大礼!

一个亲王亲自来赔罪已经是栽尽了面子,现在还得行中国跪拜礼。载沣等认为这实在有损“天国上朝”的尊严,决不可接受。一方面拖着觐见的时间,另一方面急电回国请示。

仓皇逃到西安的慈禧是这样答复的:“时事艰难,不可拘泥成法,有失邦交。”意思是别再惹事了,叫跪就跪吧。

载沣路过香港时,与时任港督合影

在一些资料中,写到载沣之行是他拒绝德皇跪拜要求,坚持大义。其实在当时的情势下,他是扛不住的,如果不是德国议院的支持,说不定也就跪了。

可是德国议院怎么会反过来支持中国呢?

一方面当时德皇威廉二世野心勃勃,议院正拟挫其锋芒;另一方面,议院也确实认为此举过于傲慢,不是正道,所以才“密嘱我国参赞,醇亲王暂缓觐见,不可遽然答应,并须力拒,如有事端,议院愿为后盾。”

载沣与家人合影

此事见载于《苌楚斋三笔》卷四。

后来,德皇态度出现软化。德国外交部表示,德皇同意接见清政府使团,递呈国书时可只带荫昌一人作为翻译,免去跪拜礼,都行鞠躬礼。

9月4日中午,载沣在荫昌的陪同下来到了德国皇宫。

面对一国亲王的“道歉”,德皇仍然显得十分傲慢,不仅坐受国书,发表答词时也并没有起立,措辞也非常严厉,“断不能因贵亲王来道歉之忱,遂谓前愆尽释”,足见威廉二世是何等不可一世。

威廉二世

不过在载沣和清廷各位大臣们的眼里,这已经算是“大局保全,国体无伤了”。

还是那句老话,弱国无外交,只有屈辱和无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