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网球场旁边有一座球馆,那是羽毛球场馆。原来,中国最早的羽毛球场就在沙面,羽毛球运动也是经沙面传入中国。

1861年,英国、法国“租借”了沙面,把沙面岛西部4/5面积划为英租界,东面1/5为法租界,建东、西两座桥梁把沙面和沙基连接起来。英法虽各霸一方,但沙面经营之初即有统一完整的规划,还建了沿江公园、网球场、游泳池、酒吧间、影院。现代羽毛球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陆中国。

1891年,“法兰西桥”口的原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前的一片空地,被辟建了室外简易羽毛球场。建于1889年的原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广州分行,以独特的新古典式建筑风格被保留至今,在整个沙面建筑群中,属保存最完好、年份最久远的建筑之一,享有“沙面第一楼”的美誉。正是由于原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前的一片空地被辟建为羽毛球场,让广州成为现代羽毛球进入中国的源头之城。

当时,打羽毛球的主要是外国驻广州人员和外国商人以及少数华人职员。羽毛球、球拍、球网等用具全部是由外国商人带入。由于当时国人未见过羽毛球,被这项运动的新颖性所吸引,很快受到大批国人的关注。有广州人在写给异地朋友的书信中专门描述了打羽毛球的场景:其球以软木为首,数羽并插其上,若宝塔状。其拍乃环状,中绷细索……游戏之人居网两侧,以拍击球,起击乎之不中者以为输……外夷之俗,男女不避,皆以同场相争……其人击球亦有所讲求,或曰‘扣击式’、或曰‘挑击式’,其种种名目约十数种。夷之技,可谓其哉……

从这封书信中不难看出,当时广州人对羽毛球充满好奇,在这种心态的促使下,一些有条件的广州人开始接触这项全新的运动。到了上世纪30年代初期,在广州市内东皋大道、达道路等豪门别墅外陆续辟建羽毛球场。

抗日战争胜利后,羽毛球运动逐渐推广到学校,进而传入社会,广州市内羽毛球场陆续增多。沙面万国医院、中山大学、岭南大学、东较场先后设置市内羽毛球场。一些社团、学校亦组织球队开展羽毛球运动。当时实力教强的有岭南大学医院队、美国俱乐部队、归侨和侨生组成的“鹰队”。

参考资料:《广州文史》《广东省志·体育志》

【记者 郭展鹏】

【编辑 楚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