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听过,

裂纨素兮似雪,制团团兮如月;

你可曾试过,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你可曾赏过,

唐寅妙笔生花,美人秋风纨扇。

团扇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当时称为“障扇”,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现在即使多用空调制冷,团扇作为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也应被了解和保护

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

宋以前称扇子,都指团扇。王昌龄《长信愁》诗:“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杖扇新录》载: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名为“团扇”。圆形或近似圆形扇面,扇柄不长。

图为痴情司所制,湘妃竹苏绣双面八丝绣花扇

图为缂丝捻金紫竹大扇

西汉时期,团扇制作工艺最精致最考究的是在齐楚一带,“齐纨楚竹”之说,就是指用山东绢和湖南竹制作扇面的团扇。就当时团扇的造型而言,以圆似明月的居多,但其它形状的也不少,如六角形、八角形、瓜楞形、蕉叶形、梧桐叶形等等。

到了隋唐时期,由于造纸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纸面团扇也渐渐地流行起来。到了唐末宋初时期,因为当时的刺绣工艺已非常精妙,一些花鸟、鱼虫、山水、人物、佛像的刺绣开始出现在了团扇的扇面上。团扇在唐宋时期最为流行,扇上题诗作画也最兴盛。

从元代起,在团扇上绘画题书的情景开始呈衰退态势,而这种态势到明代就更加明显,从而将在团扇上作书画的主流拱手让位给折扇。实际上,古代的男人也用团扇,只是到了明代,团扇才渐渐变成了女性的专用之物,正规的场合男人都开始改用了折扇。

清咸丰时,团扇又开始重新兴起,并在清末时大肆活跃于书画家的案头。清末所制团扇,其形制以圆形为主,一种为两面无骨的团扇,另一种是扇柄穿过其中一面的扇面,将画面平分为二,另一面则无骨。

古代女子历来喜欢婉约的一切,守着月儿想,对着花儿想,望着流水也在想,心事随着裙裾摇曳,伴着袖儿轻舞。如水般的女人,将那水做的心事传于花间,浣纱时惊不着流水,采莲时翻不动荷叶,写字时掩不住墨香.....团扇绵绵,花间心事,轻灵飘逸,不着痕迹。

团扇凝结了古代艺术的精髓,团扇小巧玲珑,饱含诗情画意,团扇摇摇,美人袅袅,盈盈一笑,妩媚妖娆。一枚小小的团扇,将古代女子的美永远定格在那古老的流光烟雨中。

重阳 | 画团扇

在楠书房

于薄如蝉翼的扇面上勾勒世外桃源,

静心沉醉在绘画世界,

度过一个专注而平和午后。

获得一件亲手制作的团扇工艺品,

留下独一无二的痕迹。

时间:10月28日 下午2:00

地点:楠书房·上海新天地店

参与方式:楠书房书友免费,预约即可

预约电话:021—63339361

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古人喜欢饮酒赏菊,登高望远等形式寄托对亲人的祝福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古人对孝悌的一种认知,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父母的白发、皱纹亦渐多,那都是岁月留给他们的印记,也是我们值得用心细细品味的故事。

天凉了,或许您不能时常陪在父母的身边,但您可以在此次活动中为父母画一幅祈福的团扇,为父母送去一份关心,一份温暖。

· END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