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池塘裏,每天都會有老化藻類的死亡以及新生藻類的繁殖,這是新老交替正常的現象。但是,總有養殖戶天天把倒藻掛在嘴邊,張口閉口倒藻,而且還不止一次倒藻。

倒藻危害確實很大,會造成水質惡化,魚蝦大量死亡,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不過,我們需要反思,什麼是倒藻?我們對倒藻又瞭解多少呢?爲了防止養殖戶再次陷入倒藻的深淵,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什麼是真正的倒藻!

什麼是倒藻?

“倒藻”主要是指由於天氣突變(颱風,暴雨等)或者養殖管理不當,藥物的不合理使用,而造成水體中的藻類大量或全部死亡,導致水色突然變清、變濁、甚至變紅的一種現象

主要表現:發生倒藻的池塘,往往在下風口漂浮一層死藻(一般呈棕黃色或者土黃褐色的漂浮的絮狀物或者“油膜狀”物質)。水體往往比較粘稠,泡沫多且大,長時間不會分散,有些泡沫甚至呈比較髒的土黃色。

倒藻形成的原因

1氣溫突變

連續高溫、颱風、暴雨等極端天氣突變都會導致水體分層、鹽度驟然改變、夜間溶氧過低,從而導致藻類大量死亡。

2、人爲管理不當

包括施肥時機掌握不好,池塘換水加水時間及水量不足,消毒藥用量和時間不適宜等。浮游生物都有生命週期,每次施肥之後,藻類都會先經歷一個快速增長期。隨着浮游生物丰度的提高,加大了水中營養物質的消耗,當營養物質消耗完,藻類繁殖速度下降,羣體不斷老化,此時水體透明度較低,水面無光澤,如果不採取預防,藻類會出現大量死亡,發生倒藻現象。

3、水體營養元素缺乏

營養元素缺乏,容易導致藻類繁殖速度變慢,水體老化,新生藻類跟不上,就會出現大量死亡的現象。

倒藻的危害

1、溶解氧急劇下降

水中溶氧主要來自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由於藻類大量死亡,水體中溶氧來源變少,而且藻類的死亡分解會消耗水體中的溶氧,導致池塘水體中溶氧量迅速下降,魚兒等容易缺氧窒息而亡。

2、氨氮和亞硝酸鹽含量升高

第一,藻類充足時自身可以吸收利用氨氮和亞硝酸鹽,但藻類死亡後不僅不能利用氨氮,而且還會分解產生大量的氨氮和亞硝酸鹽。第二,倒藻後由於水體中的溶氧不足,導致水體中的硝化作用速度下降,影響氨氮和亞硝酸鹽的轉化。因此,發生倒藻的池塘,往往會造成水體中氨氮和亞硝酸鹽含量增加。

3、水體渾濁或變清

倒藻後水體中各項指標發生變化,pH值降低,水體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有害菌增多,水色變黑、變紅或變清,水體變渾濁。

防止倒藻的措施

1、加強日常巡塘次數,隨時關注水體變化並定期監測池塘各項水質指標。

2、時刻關注天氣預報,謹防由於連續高溫、暴雨等天氣突變造成的倒藻現象。

3、水體透明度變差,水體開始渾濁,都是倒藻出現的前奏。可以通過定期加註新水,使用EM菌或者芽孢桿菌等微生物製劑淨水,以調節藻相;也可以配合使用安藍、抑菌底安進行底質改良,避免倒藻。

4、多開增氧機,避免養殖水體分層。

5、颱風來臨前倒藻的預防,一般可以3-4天的補菌補肥,防止倒藻,主要是補充藻類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可以使用EM菌+紅糖。颱風來臨需要保證池塘夜間溶氧的充足,保證夜間藻類呼吸作用的溶氧,防止因夜間溶氧過低,影響藻類的呼吸作用發生倒藻,可以通過加開增氧機和使用化學增氧劑如養多進行增氧操作。

如果發生倒藻了,怎麼處理?

池塘發生倒藻後,不僅要注重解毒調水,更要關注底質改良。首先,需要用解毒有機酸碧水爽和潑灑姜進行抗應激處理。爲了避免水體缺氧,需要加開增氧機,晚上使用氧多等化學增氧劑,避免魚兒在夜間發生缺氧症狀。同時,需要使用過硫酸氫鉀複合鹽進行底質改良(如安藍或抑菌底安),之後再進行培藻

建議方案如下:

第一天使用碧水爽或者解毒碧水安(有機酸)+潑灑姜,進行解毒和抗應激處理。每畝每米水體使用500-1000ML,潑灑姜200g/畝。入夜前使用顆粒氧(如固氧片每畝500g)。

第二天上午使用沸石粉(5公斤畝/米)或者氬硝淨(250克-500克畝/米)快速降解氨氮和亞鹽,下午使用安藍(1包4-5畝)進行底質改良。

第三天,引進周圍池塘裏面優良的藻水,使用芳碳(300g/畝*米)+肥水EM菌(1000ML/畝/米)+藻種(100克-200克/畝/米水體)+藻激活素(150g/畝*米)。

儘量不要使用芽孢桿菌,避免在溶氧不足的情況下耗氧。

———— 廣告,廣告,不要走 ————

想要了解或購買“解毒碧水安”

▼ 點這裏,查看產品詳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