铼是一种特别稀缺的金属,全世界每年的产量仅有40多吨,中国从60年代开始就可从钼精矿焙烧烟尘中提取出铼来。2010年中国陕西某矿山勘探到176吨铼,位列全球第5。

铼之所以贵重,除了产量少外,它也是航空发动机的首选材料,能满足航空设备的高强度使用。在央视10月23日播出的《财经半小时》节目中,还介绍了我国在铼金属加工方面发明的一项新技术,这就是3D打印技术。

对于航空设备来说,重量越轻,越能减少成本,有时甚至为了减轻一克的重量,科研人员都要想破了脑袋尽可能的去实现,而3D打印技术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因为有时利用3D打印生产同一个物件,其重量只有传统工艺造出来的十分之一,在性能却一点都不含糊。

我国目前已成功突破西方的技术封锁,在航空领域试水3D打印,这对我国的航空业有着不小的推动作用。

2012年1月18日,王华明教授主持的“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让我国大型3D打印技术成功超越美国,因为许多美国同行只能用这门技术生产些“小玩意”。

之后,我国又首次在C919客机上成功应用3D打印钛合金零件,从而降低了飞机的结构重量,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燃油的经济性。

此外,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张海鸥教授还主导研发一项金属3D打印技术——“智能微铸锻”,这能帮助我国歼-20战机成功度过一个大难关:大型复杂部件的加工。

“智能微铸锻”技术创造性地将金属铸造、锻压技术合二为一,大幅增强了制件强度和韧性,提高了构件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让高标准部件也可以使用激光3D打印技术来生产了。这属于颠覆性原始创新,美日等发达国家研究多年就没取得成功。

我国新舟60客机就曾多次出现过问题,其中绝大数都是因为起落架出现故障,甚至还出现过在降落时起落架突然折断的现象。如果运用3D打印技术,将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说一旦我国航空业开始大面积使用3D打印技术,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让我国航空设备的质量更加可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