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历史

常常隐藏在我们掌握的知识范围外

在那些活生生的烟火生活中

在一个个物质载体上

这也成为一座有历史的城市的魅力所在

寻找它们,即是行走的乐趣

6月28日,楠书房文化探源之旅如约而至这一次我们前往江西,第一站便穿越2000年时空,探寻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家世即国事·海昏侯与武宣政争

2015年底,江西省南昌市一座西汉古墓的发掘,引爆了全国。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结构、布局最完整的列侯陵寝。随着考古发掘的逐步推进,一项项惊世纪录被披露出来:前所未有的巨量黄金——378块金饼堆积如山的钱币——200万枚五铢钱,最早的孔子画像——孔子风……到现在墓主身份终于被证实刘贺。

刘贺只活了33年,却是历史上唯一先后做过王、帝、侯的人物。他生于公元前92年,是汉武帝之孙,5岁时成为第二代昌邑王,封地在今天的山东巨野。18岁时,汉昭帝去世。在权臣霍光的主持下,刘贺被迎立为新帝。他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离奇故事?

28日晚,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杨方老师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家世即国事·海昏侯与武宣政争”,拉开了此次游学之旅的开篇。

江西省博物馆·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

陪葬奢华前所未见

价值重大震惊世界

墓主经历堪称离奇

29日上午,楠书房一行来到江西省博物馆,参观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海昏侯国墓自2011年开始,海昏侯国考古发掘一直持续至今,已出土金器、青铜器、玉器、简牍、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近2万件。

刘贺墓的诸多蛛丝马迹,都在暗示着他对昔日王位的追念,对眼下残生的悲愤;最为直接的考古证据,即是刘贺墓展现出“列侯的规制、诸侯的规模、皇帝的残迹”:

陪葬的378件、总计一百多公斤的金器,200余万枚、十余吨五铢钱,刘贺尸骸下的包金丝缕琉璃席等,似乎表明刘贺其实绝不甘于以列侯之身“安享天年”,他希望至少可以回复至被迎立前、哪怕是被废立后的11年内自己享有的尊位——昌邑王。

坐拥万金的海昏侯墓是西汉黄金时代的缩影。在史书中记载,西汉将金子视为上币,除继续使用前朝柿形金饼、楚金版外,还仿铸金饼、金版,并新铸麟趾金和马蹄金,皇帝颁赏功臣,动辄赐金上万。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金饼,有大有小,大的重量为250克。

协祥瑞而制的麟趾金和马蹄金其形也纤巧,其纹也精美。而且周身还饰有精美纹路,有麦穗纹、水波纹等不同纹样。

残酷的是,其实,刘贺墓中出土的酎金,反而证明了刘贺困居南昌的悲凉:酎金是从汉文帝开始,每年八月在首都长安祭高祖庙、饮酎酒时,诸侯王和列侯按照封国人口助祭的黄金。刘贺至死都没有获得祭祖的机会,但他生前仍然准备了可观的酎金,可能就是企望有一天当朝皇帝能够回心转意。黄金于刘贺已不再意味着财富的荣耀,反而象征了他对自己人生的声声慨叹。

考古领队杨军:开放的考古,别光看金器

自滕王阁向北,过了南昌市新建区红谷滩后,道路开始崎岖艰难,夏日野外的景致也渐次在车窗外铺开。车行50公里后,到达观西村。村庄地处鄱阳湖畔,东南方向的墩墩山就是海昏侯墓所在地。2011年大墓发现盗洞之前,几乎无人留意这个处于平原之中的大土丘。可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公众与考古文博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这些文物为何在遭遇盗墓贼后仍安然无恙?何以一经发掘就能展出?它们提供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缺少关键性物证,专业人士如何推断墓主就是海昏侯刘贺?考古这座有两千年悠久历史的墓园,又有哪些常人想不到的困难?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这里。有幸聆听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为我们讲述他眼中的“海昏侯墓”。杨老师热情耐心地讲述,带大家身临其境地完成了一趟穿越之旅。

海昏侯墓展品呈现的奢华,仅是“王侯威仪”的一个表象,礼乐宴飨、盛装出行、酎金积贮、生活风尚、祭礼如仪五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汉时代的生活与风尚。在专家老师的详细解读下,我们不只是到此一游般地浮光掠影,更多地关注到了文物背后的文化含量。

考古是现代社会派人穿越到过去,将历史文化信息科学和尽可能完整地带回。孔子说,告诸往而知来者。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知道未来脚下之路。让我们看文物的时候,少点急躁心,多看点文化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