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已成爲果樹產業第一大國,果品貿易在世界果品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近年來中國果樹產業發展速度較快,據農業部統計,2016 年中國水果面積和產量均列世界首位。果樹產值居中國種植業的第三位,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尤其是對促進山區經濟發展以及生態環境保持具有特別的意義。

生產全面發展

總產量居世界第一

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果樹產業發展十分迅速。1952 年,中國果樹面積爲68 萬公頃;1980 年增加到178 萬公頃;2015 年水果面積已達到1280 萬公頃,加上乾果,面積超過1660 萬公頃。果樹產量從1952 年的244 萬噸,增加到1980 年的679 萬噸,2015 年水果產量達到1.74 億噸;人均水果佔有量超過120 千克,位居世界前列。

注重平臺建設

科研實力快速提升

目前,中國針對果樹設立了10 餘個國家工程(或改良/育種)研究中心(如國家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柑橘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 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設有果樹研究方向,另外,農業部以及各省市區也建立了30 餘個果樹專門實驗室。這些平臺較好地支撐了果樹科學研究。2008 年,國家農業部和財政部建立了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現有柑橘、蘋果、梨、桃、葡萄、香蕉、荔枝龍眼等7 個產業技術體系,包括150 多名崗位科學家和150個綜合試驗站,國家每年投入近2 億元體系經費用於支持果樹領域研究與技術試驗示範。自20 世紀80 年代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成立以來,果樹研究獲得該基金的資助額度逐年增加,目前獲批項目經費近5000 萬元/年,每年約100名果樹學領域的專家獲得資助。

研究隊伍不斷壯大

湧現了一批高層次人才

目前,果樹學領域有2名院士;自1996年獲得首個果樹學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以來,迄今已有6 名果樹領域科學家獲得此項人才基金資助;已有3 人被聘爲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一批果樹專家教授獲得優秀青年基金、青年長江學者、萬人計劃、青年千人等人才資助。果樹學科研隊伍正在迅速成長。

基礎研究發展迅速

部分領域處於前沿

來自中國知網的數據顯示,迄今,中國大陸申請獲批果樹方面的專利約2000 項。根據湯姆森路透數據庫的最新統計,中國果樹學領域發表的國際刊物論文和高水平論文均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技術研發與時俱進

支撐果樹產業發展

多年來,中國果樹研究的選題緊密圍繞生產實際,從開始的資源收集、推廣良種,到後來的專業化生產、普及嫁接修剪技術、授粉技術;由喬砧到矮砧,從計劃密植到適度稀植;苗木由裸根苗到容器大苗,以及蘋果、香蕉等果實套袋技術,果實氣調貯藏技術,柑橘覆膜增糖技術、覆膜晚採技術、留樹保鮮技術。新近,針對果園用肥用藥較多的問題,開展“兩減”技術研發。這些均反映出果樹技術研發與集成的時代特徵,即從過去的不規範生產到規範化生產,從追求產量到關注品質,從關注眼前到放眼長遠,中國果樹技術研發正朝着綠色高效可持續方向發展。

說明

本文來自《農學學報》——果樹學科百年發展回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