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本書、兩位老人 揭祕一段三沙往事

    有網友購得一冊《海軍巡弋南沙海疆經過》,1984年的臺版書,書的扉頁有贈言:“君然兄:這本書幾乎全部是彭運生所著的海軍巡弋南沙羣島書抄錄的,但我的原著在海軍總部已找不到,國防部可能還可在其檔案中查得到,不過我已退休多年,國防部無熟人,不便去查,奈何? 運生”。書中另夾着一通信札,內容與以上基本相同。

   上款中的“君然兄”是張君然,下款中的“運生”是彭運生。

書籍扉頁的贈言

彭運生給張君然的信

收復西沙羣島紀念碑,也被稱爲君然碑

君然碑正面——南海屏藩

   張君然於1946年11月隨姚汝鈺率 永興艦 中建艦 兩艦收復西沙羣島,後豎立“海軍收復西沙羣島紀念碑”於永興島,正面刻“南海屏藩”,背面刻“海軍收復西沙羣島紀念碑”及“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張君然立”,該碑至今仍然屹立。

張君然

張君然(1917-2003)。進駐西沙後,曾擔任國民政府西沙第一任管理委員會主任,1949年後起義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198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上海市長寧區政協委員。離休前任上海船廠浦西分廠工程師。2003年6月24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6歲。

張君然

張君然

1986年,闊別40年後,張君然應邀重返西沙永興島。在君然碑前,他向後人講述當年的經歷。

張君然贈送的照片背面,注有文字說明:此照是我在西沙永興島所立的紀念碑,此碑正面是“南海屏藩”四字,現已作爲西沙主權的歷史證物,被保護下來了。張君然謹記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日

   彭運生(1918-  )年生,武漢黃陂塔耳崗七里村人。去臺後任永嘉艦艦長,後軍銜至少將。彭運生曾擔任國民政府南沙管理處首任主任,當時彭擔任此職還是張君然推薦的。此書是南沙主任送給西沙主任的,頗有意義。

   在彭的信中,寫到此書抄錄的文章應該是指的彭在1956年寫的《海軍巡弋南沙羣島報告書》。主要背景是,1950年解放軍攻佔海南島後,國民政府海軍爲收縮戰線,撤守南沙和西沙,周邊國家小動作不斷,國民政府相繼派出立威、威遠和寧遠三支部隊赴南沙進行巡弋、駐守和補給。彭運生作爲中校參謀長,參加了第一支部隊立威部隊。巡弋返航後,彭運生寫了一篇長達100多頁的《海軍巡弋南沙羣島報告書》。

   1996年彭運生回大陸探親,途經上海,與張君然等同學見面聚會。

左二爲張君然,左三爲彭運生

   張君然和彭運生兩人都畢業於青島海軍學校第五期乙班, 1947年後統稱海軍軍官學校廿九年班,此班是我國海軍教育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班級。

   民國海軍分爲四大派系馬尾系(即閩系)、青島系、黃埔系和電雷系,各派系都有自己的艦隊和海軍學校,各系之間互不統屬,勾心鬥角,但國難當頭時都積極抗日。抗戰中,中國出海口全部淪陷,海軍艦船損失殆盡(失去艦船的中國海軍以海軍佈雷隊的形式,在長江、湘江、洞庭湖佈設水雷,打擊日軍運輸隊,給日軍造成巨大的殺傷),海軍學校相繼內遷,國民政府爲統一海軍派系,軍政部下令將電雷學校和黃埔海校併入青島海校,另有從馬尾海校離校的鄒堅等7位學生也進入青島海校,青島海校五期乙班成爲集合了四個海校於一爐的班級,此批學生畢業於1940年,青島海校在這批學生畢業後停辦,因此此班學生是青島海校的最後一批畢業生。(馬尾海校也於抗戰勝利後與新辦的青島海軍軍官學校合併而結束,從此民國海軍的派系在形式上歸於一統)。

在民國海軍以後的很多重大事件中,都有此批學生身影,包括海軍軍官赴英參戰學習、參加諾曼底登陸、赴英美接艦、收復西沙南沙、第二艦隊起義等,其中鄒堅於1976年擔任臺灣海軍總司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