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表明觀點,目前網上流傳的解釋“三三橫,兩兩縱"是拆卸"羽"字筆畫,"金鍾"是酒杯,古代又稱"大白"。"羽"字加"白"合爲"習"字。”是如何也想不明白的,所以本人不贊同。

首先我們來看這個字謎的出處。北魏楊炫之在“《洛陽伽藍記》卷三·城南報德寺”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北魏孝文帝與王肅、彭城王元勰(孝文帝的弟弟)、御史中丞李彪、尚書右丞甄琛殿會,談起了王肅做爲南方人因爲在北方生活時間長了,也開始習慣了北方的飲食。酒酣盡興之時,孝文帝就出了這樣一道字謎,原文如下:“高祖大笑,因舉酒曰:“三三橫,兩兩縱,誰能辨之賜金鍾”,接下來就是臣子們顯示才智的時候了。御史中丞李彪隨即答曰:“沽酒老嫗甕注瓨[xiáng],屠兒割肉與秤同。”這就是高人,看破但不說破。尚書右丞甄琛曰:“吳人浮水自雲工,妓兒擲繩在虛空。”這個回答也不錯。最後在這兩位的點撥之下,彭城王元勰纔回答,“臣始解此字是習字。”

那最後金鍾賜給誰了?

網上的業餘解釋說是賜給了彭城王元勰,其實不然,孝文帝把金鍾賜給了御史中丞李彪。請看原文:“高祖即以金鍾賜彪。朝廷服彪聰明有智,甄琛和之亦速。”

難道彭城王元勰說的不對嗎?答案不是“習”字嗎?

當然是,孝文帝出這個字謎的深意就是說習慣對人的影響有多大。我們知道孝文帝不是漢族但非常崇尚漢學,所以他纔會重用從東晉逃亡到北魏的王肅。而孝文帝爲了全面漢化(孝文帝本名拓跋宏,爲了做表率取了漢姓元,所以他也叫元宏,他弟弟彭城王自然叫元勰,而不是網上所說的王勰),把都城從山西平城(今大同)遷到洛陽。很多鮮卑族的老臣就不願意呀,所以孝文帝藉此謎題說的是你們這些老古板一開始不願意,時間長了自然就習慣漢化以後的美好生活了(這不,現成的例子擺在面前呀,王肅在東晉的時候喫魚喝茶,現在到了北魏就開始喫羊肉喝羊奶,人呀,時間長了慢慢就習慣了)。所以古人說伴君如伴虎,皇帝問一個問題你腦子要轉幾遍才能回答,回答慢了顯得你笨,回答錯了那可能就要殺頭。

現在來說說爲什麼這個字謎的謎底是“習”字。看簡體“習”當然看不出來,要看繁體“習”字,不過就算是這個你恐怕也搞不清楚,怎麼就是“三三橫,兩兩縱"了。

看了“習”字北魏時期的寫法你就明白了。

本文引自:百家號 茗仁先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