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融润文化

尚·巴蒂斯·西美翁·夏尔丹

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

1699年112日-1779126

是18世纪的法国画家,著名的静物画大师

夏尔丹的风格在18世纪,是种独树一帜的存在,当时洛可可艺术风格接续巴洛克风格在法国流行起来,但是夏尔丹的质朴与当时的华丽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截然不同反倒耐人寻味为他带来了第一次的成功,成为皇家艺术学院院士,1731年他跟订婚多年的未婚妻共结连理,不过妻子却在四年后过世,让他大受打击,虽然夏尔丹在静物画的领域备受推崇,不过大众却不买单,碍于经济的压力,他也只好画起了风俗画,所幸1744年他再婚,娶了一位有钱的寡妇,后来又获得王室的奉禄,经济终于获得改善,他才能重拾最爱的静物画,不过晚年的夏尔丹又遇到了其他瓶颈,财富与健康均走下坡,有一说是他患有肾结石,视力减退以致无法使用油彩,另一说是他患了油彩气味厌倦症,所以他开始改用粉彩作画,粉彩是粉状颜料,在纸上作画乾了颜色不会变,与油彩效果不同,有利于短时间作画。夏丹转战粉彩后,创作了几幅精采的肖像画,1779年在卢浮宫的居室中过世,享年80~~

《鳐鱼》(The Ray)1725 ~ 26

这是夏尔丹1728年在美术学院首次展出的作品。夏尔丹就因为这幅画的关系,在展出一个月后,就被学院接纳为院士。如此轻易地被画坛上最具权威性的机构,吸收成学院成员是非常稀罕的。在此之前,夏尔丹把这幅画连同其他的作品,拿去参加一年一度的多芬广场画展,尽管当时在阶级分明的艺术殿堂里,静物画通常被视为不入流的艺术,但是依然让广场的游客来看展览。这幅画受欢迎是不无道理的,塞尚和马蒂斯就推崇备至,他们甚至还照着此画临摹素描。

《用封腊封信的贵妇》 1733年

1731年夏尔丹已结婚,家计的负担使他不得不找寻其他的谋生之路,其一便是到枫丹白露城堡修复普利马提乔的装饰画;另外,他也开始绘制家庭气氛浓郁的风俗画,《用封腊封信的贵妇》便是一例,这种画赢得了大众的喜爱,使他在美术学院和民间都受人尊敬。此后二十年,风俗画便成为他创作的主要作品。1734年这幅画在多芬广场展出,1738年再次在美术学院的沙龙展展出,两次均获得成功,夏尔丹为勃兰登堡侯爵依原画又画了一幅,版画师勒巴斯和弗里伯特,以及他的密友科尚,还有他的儿子,皆用版画再度重现了这幅画的面貌。所以此画可说是在夏尔丹的所有作品中,最早透过版画而广为人知的一幅。夏尔丹创作这幅画时,是从荷兰人尼古拉.麦斯的一幅画汲取灵感的。麦斯曾是伦布朗的学生,擅长创作伤感的风俗画,而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巴洛克风格比老师更加明显。

《铜壶》(La Cisterna di Rame)1734

夏尔丹的典型技法就是在画面上,表现油彩的粗糙质感,使其近似于没有磨光的大理石。夏尔丹最初充分表现这一特点的几幅画中,《铜壶》最具代表性。这幅画问世之后,这种不同寻常的粗糙质地,即成为夏尔丹艺术的明显特征,而现代画家对夏尔丹作品最着迷的正是前者那粗糙的质地。

夏尔丹他刻意运用厚涂技法,把一层又一层的油彩叠在一起,在画面上留下了画笔的痕迹。他还惯于运用「晕涂法」,即把一种不透明的色彩,薄薄地涂在另一种色彩之上,使底下的色彩部份被盖住,但仍隐约可见。他这样艰辛繁复的着色,与多数同时代的洛可可画家挥舞画笔、迅速着色的方式是极不相同的,其所获得的艺术效果当然也不相同,他的画坚实有力,与任何画家相比显得独特不凡,这在十八世纪是绝无仅有的。他懂得如何运用色彩,尽可能地表现出物体的内在「质地」,尤其是从铜壶下面的碗和细颈瓶,更可看出其卓越的效果。

夏尔丹在画面中所描绘的物体,往往都是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器皿,这幅画中简单的圆柱体,似乎给后来的塞尚特别的启发,因为塞尚也醉心于表现这种纯粹的形体。与多数作品一样,他在这里使用了暗色调,所用的色彩也不多,主要是用不同深浅的棕色、赭色和灰色。

《酒窖男仆》(Il Garzone di Cantina)1735 ~ 36

《酒窖男仆》这幅画也许是《女帮厨》的姐妹作,两者均于1738年,在沙龙展出。科尚把两幅原作复制成版画,并在1740年的沙龙展出,一样受到大众的喜爱。夏尔丹得此帮助,不仅扬名于,收入也因此而曾加,比单纯画油画要好得多了。这幅画中,男仆用很淡的色调来表现,在很暗的背景中,更突显主题,不仅强调了画面的静止,更使作品显得异常简朴,这是夏尔丹后最常采用的典型技法之一。

夏尔丹的调色盘上,往往只有限的使用几种颜色,例如在此画中,尽管右面的水桶是红的,但深浅不同的棕色、赭色和白色,还是主宰着整个画面。他涂抹油彩的方式很特别,总是让表面显得粗糙,以表现出日常物品的真实质地,以及男仆正在擦洗的大瓶子均是如此,这种技法丝毫无损物体的准确形象。画面陈列着众的几何图案,尤其是大口瓶的圆柱,揭露了夏尔丹在艺术上最重视的,还是物体的图形构造。

《房中的牌戏》(The House of Cards)1736 ~ 37

这幅画的主题也想表达如十七世纪绘画中的道德教化理念。从刻在画作底下于公元1743年发表的诗文便可得知,画家认为人生所作的一切努力仿佛有如一场房中的牌戏,那么不切实际,最后只换来一场空虚。但这幅画稳固的几何图形却又表达了一份永恒性,和画意相互矛盾。夏尔丹的魔力即在于此,他永远能够掌握到一股温暖难以捉摸的光线,好像直接投射,又像扩散分开。这技巧至今仍是个谜,人们甚至怀疑他用大拇指作画的比例不下于拿画笔呢!不管怎样,夏尔丹对一位二流画家所言:我们使用颜料上色,但是用感觉绘画。这正是我们所坚信不疑的理念。

《烟斗和酒杯》(Pipes and Drinking Pitcher)1737

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末,夏尔丹极少画真正的静物画,所以多数评论家认为,此画应是件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初。这是夏尔丹创作静物画的重要时期,此时他作画均目的主要是自娱,虽也赢得公众普遍的赞扬。但与同时期的画作相比,这件作品更明显地看出夏尔丹风格的强烈变化;早期他的风俗画,还受到十七世纪荷兰和法兰德斯艺术的影响,不时地带有一些幽默的色彩,或暗喻一些趣闻佚事。他在处理这幅画中的简朴物品时,摒弃了早期的花俏手法,却创造沈静清晰的形体,使其超越时空,不再显得如此平凡。

《玩陀螺的儿童》 Fanciullo con la Trottola 1738

1738年,夏尔丹在沙龙展出这幅画,同时展出的还有姐妹作《拉小提琴的年轻人》。这两幅画既可看成是真实人物的肖像画,又可视为风俗画。

《削萝卜的少女》(Girl Peeling Vegetables)1738

这是列支敦士登王储于1737年至1741年间,所购得的夏尔丹作品之一。这样的封建贵族,竟会被如此平民阶级的题材所吸引,说明了当时夏丹的作品,已被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受。

夏尔丹这次虽然还是以暗色调为主,但不像某些风俗画那样,只限于几种色彩,虽然其中裙子的红色,以及头巾的蓝色,使画面显的更加明亮可惜整幅画因年代以久产生裂纹,而影响了原来的美观。

《银杯》(The Silver Goblet)1768

静物画是夏尔丹最喜爱的主题之一。他后期创作的静物画,均极其简朴。在他的多数静物画中,物品的种类相当多,画面也显得十分拥挤,不过这幅画很不相同,只描绘了少数几件物品:几个蔬果、银杯、一个碗和两个李子。夏丹把几个很普通,线条简洁的物品,加以精心的排列在画幅很小的空间下,与早年的作品相比,这幅画的色彩运用也比较严谨。

作品欣赏

齐白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