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譯文】

秋風颳起,白雲飛。草木枯黃雁南歸。

秀美的是蘭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難忘懷。

乘坐着樓船行駛在汾河上,划動船槳揚起白色的波浪。

吹起簫來打起鼓,歡樂過頭哀傷多。

年輕的日子早過去,漸漸衰老沒奈何。

【背景與賞析】

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愛好文學、提倡辭賦的詩人,今流傳《悼李夫人賦》。明人王世貞以爲,其成就在“長卿下、子云上”(《藝苑卮言》)其他存留的詩作,《瓠子歌》、《天馬歌》、《李夫人歌》也“壯麗鴻奇”(徐禎卿《談藝錄》),爲詩論家所推崇。

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劉徹率領羣臣到河東郡汾陽縣(山西萬榮縣北面)祭祀后土,途中傳來南征將士的捷報,而將當地改名爲聞喜,沿用至今。時值秋風蕭颯,鴻雁南歸,漢武帝乘坐樓船泛舟汾河,飲宴中流,聽說汾水旁邊有火光騰起,就在那裏立了一座后土祠來祭祠大地。

“顧祝帝京,忻然中流,與羣臣飲宴,自作《秋風辭》。”劉徹觸景生情,以景物起興,繼寫樓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熱鬧場面,最後以感嘆樂極生悲,人生易老,歲月流逝作結。“懷佳人兮不能忘”等句,抒發了他渴求“賢才”的願望。

他的這首清麗雋永、筆調流暢的《秋風辭》,歷來爲人們所稱道。此詩雖是即興之作,一波三折,抒寫得曲折纏綿。沈德潛《古詩源》卷二:“《離騷》遺響。文中子謂樂極哀來,其悔心之萌乎?”以“《離騷》遺響”觀之,乃就文辭而言,沈德潛的評價非常切實。魯迅稱此詩“纏綿流麗,雖詞人不能過也。”

總結看來,首二句寫秋景如畫,三、四句以蘭、菊起興,融悲秋與懷人爲一。以下各句寫舟中宴飲,樂極生哀,而以人生易老的慨嘆作結。

此詩語言清麗、明快,句句押韻,節奏快,樂感強,在藝術風格上受楚辭影響較大,首兩句受到宋玉《九辯》的影響、、宋玉《九辯》有“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雁靡靡而南遊兮,鷗雞啁哳而悲鳴”等等,均爲《秋風辭》所取影。前四句兩句一換韻,後四句又另押一個韻,共三個韻。在句式上,每句中帶一“兮”字,也與楚辭相近,所以被辯體批評家稱爲楚調樂府。

全詩構思巧妙,意境優美,音韻流暢,很適合於傳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