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东堂子胡同的“蔡元培故居”是东城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几年来一直在修缮,但总的看来,进展并不能令人满意。不仅如此,现在的“蔡元培故居”住进一批又一批的市民,似乎修缮故居只是装点门面,其所具有的人文价值无足轻重。“蔡孑民先生的故居如此,一些历经沧桑的名人故居已荡然无存,令人痛惜那。”

我们真的不需要名人故居了吗?

名人故居集建筑、人文和文物价值于一身,是名城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的精髓之处,更是城市文脉的点睛之笔,具有丰沛的底蕴和永恒的魅力,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精神的结晶,是最值得珍惜的建筑。

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名人故居应该得到充分的保护才对,但是,我们看见的事实并非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初衷,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呢?“市场经济了,一切都应该按照市场的运作方法来对待,名人故居能够解决什么?就业?不行!效益创造?也不行!既然如此,给市民租住不是更合适吗?”确实,名人故居不能解决市场经济更深层面的问题,难道我们就不需要对名人思想的一种触摸和追忆了吗?名人故居的存在价值就在于让我们超越时空界限与名人相逢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载体,它会比书本的文字记录更具体,更真实、更生动。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得更开些,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与名人的接触,还有与名人生活时代综合背景的切片接触。

名人是芸芸众生的杰出代表者,是名人所处时代的精神坐标和风向标。他(她)们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甚至对人类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理当受到人们的尊崇。这种尊崇,不仅是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后来者的无形鼓励。“德行天下,懿志华夏,人文精神,允公允华,”不是有人在“蔡元培故居”留言薄上写下这样的文字吗?

看来,我们不但需要名人故居,而且还需要好好保护名人故居。

城市的魅力和品质决不在奇形怪状的建筑、车水马龙的大街、五光十色的彩灯上和不伦不类的时尚公园,而在于有无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氤氲的文化气息。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座城市就没有厚重的活力,就没有长久的吸引力,就没有精神上的凝聚力,这座城市的人们就没有可以皈依的精神家园,就会缺乏不懈的原动力,而整座城市的精神内涵就显得浮躁和苍白。能否保护好名人故居(或者其他文物建筑),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宣教功能,反映的是这座城市的整体文化水准和公民素质。切实做好保护好名人故居,是文物工作者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这方面,以“文化名城”著称的北京岂能让人诟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