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今人不修谱,子孙寻根苦。”时代变迁、社会革新、城镇化等因素,给家谱的保存和流传造成了较大障碍,也抬高了后人寻根的门槛。

在金华,有这样两个年轻人正尝试着使家谱文化在数字化时代里获得新生,让人们可以随时在家谱中找到“我是谁、从哪里来”的答案。

家谱是家教最好的“教科书”

落叶归根,这样的信仰一直都扎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寻根潮也由此高涨起来。于是乎,家谱便成了人们寻根最好的依据,自己从哪里来?祖上是干什么的?家谱像一本史记一样记载着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这样的神秘感,让85后小伙詹宣武迷上了研究家谱。

曾经有人说中国人最信奉的不是儒教、道教,也不是佛教,而是“家教”。在詹宣武眼里,家谱就是家教最好的“教科书”。它能让人体会祖先奋斗的历程,领略宗族文化的传奇,它还是一本“百科全书”,蕴藏着很多有价值的文史资料。“它的传承有利有弊,但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普通大众的生活史实。”詹宣武说,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既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富资料,对于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价值,同时还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它对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研究家谱10多年,如今的詹宣武已经成为一名专业的修谱人,在市区丹溪路的一栋写字楼里办了一个专业修家谱整理民间文献的工作室———宗和谱局。凭着自己的兴趣赚钱,看到别家的旧家谱,他就两眼放光,爱不释手。10多年时间里,他主持编纂了上百部家谱,其间也应邀参与一些地方历史文化丛书或村文化礼堂等乡邦文献整理和编写,脚步遍及浙江、江西、福建、安徽等地。其中,他所编排的不少家谱已被各地档案馆或图书馆收藏,同时他也被中国乡土协会谱志文化委员会聘为谱志专家。

在詹宣武看来,修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在修谱的过程中,詹宣武非常注重存真求实的精神,注重家谱的时代特征和内涵、编纂过程中注重史德等方方面面的细节,“中国的家谱是私家档案,是整个民族的血脉信仰,是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励志诗,是乡土历史的记忆,是人们心中一条‘回家’之路。所以在修谱时要去伪存真,尽可能地反映乡土史实。”詹宣武说。

在他所修的家谱中,也不乏一些创新性的举措。比如,制作出速查表,方便查询;在每一页的家谱上,标注出家族人物介绍的相应页码。詹宣武说,旧的家谱一般都是先翻氏系图再翻行传,现在有了这些新编排,可以快速地进行查找,“老的家谱一般人看不懂,我们现在所修的家谱是能够让所有老百姓都看懂的。”此外,在修谱的过程中,詹宣武还将地方文献与家谱结合起来,让家谱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在他看来,文化认同大于血缘认同。

数字化家谱弘扬“家”文化

家谱是联系家族的纽带,以前,大家寻根问祖,需要翻厚厚的家谱,如今“互联网+”,把家谱放到网上,只要输入关键词,就能查询想要的信息。

今年30岁的金东区小伙郑小杰做的便是这个工作。走上修谱这行也是机缘巧合,郑小杰从小喜欢翻阅家谱,常常到村里的祠堂管理员家中借阅。2010年,村里修谱,他前后忙了几个月,发现这个行业非常有趣,也很有前途,便决定创业,开设一家修撰家谱的公司,取名成蹊。

给村里做实物家谱,考虑到重新打字会有差错,一开始,他就用相机拍。有时候出去一趟,郑小杰能搜罗到周边不少村的家谱,为了以后省点工作,就一次全拍了下来。“本来是偷懒才这样做,后来发现这也是个商机。”郑小杰说,第一年,他的电脑里就存了金东区233套家谱的照片,到2013年,他的家谱收集范围从金华扩大到了全国。没想到,很快就有大学的学者找到了他,向他查资料。

“这个圈子其实很小,我这里资料全,一下子就传开了。”郑小杰认定,家谱数字化是一条新的出路。“数字化易保存、易查询,更适合家谱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符合当下的流行趋势。”他说,自己做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手工输入家谱的目录、谱名、堂号、谱籍、始迁地、始祖、家族名人等基础信息,为每份家谱建立一张自己的“身份证”。信息输入完整后,工作人员便通过高清数字化扫描仪将家谱逐页录入,形成拥有独立编码的电子家谱。之后,便可以通过关键信息,在数据库里对特定家谱进行搜索。

如今,家风研究成了新的热点。“一个家族的家风,很多都要从家谱里找。”郑小杰说,“家文化”已成为一个全新的历史研究切入点,甚至走进了高等院校,每年都有很多高校向他购书。他现在做的主要工作除了整理收集出版全国的家谱,还要整理其中的精华部分,出版实体书。如今,他已出版了《稀见姓氏家谱》、《明代家谱》,《稀见姓氏家谱》等系列丛书,都在省级以上的图书馆、海内外大学图书馆、各地档案局存放。就连国家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都有购买他的系列丛书。

目前,郑小杰的公司已完成数字化扫描家谱28万册、3600多万页,其中不乏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地的家谱。除官方机构外,他的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从事家谱数字化运营的民间机构。在国内的古籍交易市场中,80%的家谱出售前都要到他们这儿进行数字化扫描。

前段时间,他与上海图书馆合作的数字化查询系统已经上线了,把藏在家谱中的部分内容放到网站上,同时通过手机端开发出“踏上寻根问祖的文化之旅”的检索系统,按百家姓AZ顺序排列,读者即可快速地寻根问祖。“我的目标是建造一个中国民间家谱数据库。”郑小杰说,接下来,他还要陆续与各省的图书馆合作,争取全面铺开。

“我们其实是带有公益性质的,市民查询家谱,只要不是用于商业用途,都免费提供查询服务。”郑小杰说。除了查询外,在他们即将推出的网站上,市民还可以自己修订家谱,增加寻根文化体验。推出网站之余,他们还在设计移动端的APP,让家谱离广大市民更近些。郑小杰希望,未来能让越来越多人参与到家谱数字化保护中,感受家文化的魅力。

——本文编辑来自《年轻修谱人,文化传承者》金华新闻网,1月15日。

编辑:素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