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帶大家瞭解一下近年拍賣成交價排名前十位的古琴。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古琴到底有什麼“高價”之處吧。

款識:

腹款“宣和二年御製”、“康熙庚午王漢章重修”

琴盒刻款“宋制松石間意 大清乾隆辛酉年裝”、“永寶用之”

琴背刻款“乾隆壬戌御賞並題”

介紹:

北宋宋徽宗御製清乾隆御銘“松石間意”琴,宣和式,項與腰皆作凹入半月形,相交處復作凸出半月形,琴體闊大厚重,鹿角灰胎,慄殼色漆,面蛇腹紋間冰裂斷,底細密流水牛毛斷。長方形龍池鳳沼,琴腹池內右刻“宣和二年御製”,左刻“康熙庚午王漢章重修”,先陰刻後書以硃筆。龍池之下以綠松石填刻隸書琴名“松石間意”。池上刻行書三行雲:“古錦囊韜龍門琴,朱弦久歇霹靂音。安得伯牙移情手,爲餘一寫山水心” 。又小字一行,雲:“乾隆壬戌御賞並題” 。皆填以泥金。下落硃色白文圓章“見天心”一方。金徽。琴絃涅白若冰弦,與故宮藏康熙“絲質太清琴絃”相仿,應同系當時杭州織造所進。

介紹:

“大聖遺音”慄殼色,七徽以下弦路露黑色,遍體蛇腹斷,中間細斷紋,額有冰紋斷。圓池,池上刻草書“大聖遺音”四字。池內納音左右上下四隅分刻隸書“至德丙申”四字年款。是爲唐肅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即安祿山叛亂,唐明皇入蜀,李亨即位改元之時,亦即李白附永王李璘事敗,將流放夜郎之時。池兩側刻隸書“嶧陽之桐,空桑之材,鳳鳴秋月,鶴舞瑤臺”十六字。池下“困學”、“玉振”兩方印。以上除年款外皆刀刻髹金。青玉軫足,細鏤絛結及旋瓣花紋,當爲明琢。沼扁圓形。

介紹:

通長124cm,隱間114cm,肩寬20cm,尾寬15cm,厚5.5cm。

龍池上方刻有隸書“虎嘯”二字,龍池納音旁刻有隸書題款“赤城朱致遠制”。

“虎嘯琴,仲尼式,杉木製,琴體闊大厚重,慄谷色漆,漆灰甚厚,間有彩色石屑,所謂八寶砂者。大蛇腹斷間雜細密流水斷。龍池納音旁刻有隸書題款‘赤城朱致遠制’,音質古樸渾厚、韻味悠長。”

虎嘯琴以八寶灰作爲漆胎,即以黃金、白銀、玉石、珍珠、瑪瑙、珊瑚等多種珍寶研爲粉末,與生漆合和而成,甚爲珍罕。以此漆灰所制琴,漆色如滿天繁星,在褐色中透出點點青翠,斑斕多姿。

題識:

不解攫解琴意,七絃掛壁何不可。

暉十有三丁晨星,導和理性圖書左。

湘江夜月來水仙,窗映飄蕭綠陰鎖。

何須鳴玉覓金儒,愛渠亦復周旋我。

御製。「乾隆御筆」印

乾隆十年秋補桐書屋制,尺度一依欽定律呂正義。

「比德」印

湘江秋碧「御賞」印

介紹:

明初清乾隆御賞“頭等十六號”月露知音琴,仲尼式,通體髹黑漆,琴身均勻佈滿龜背、小流水斷,牛毛斷。金徽(缺一),玉雁足、軫。折肩在三徽,龍池、鳳沼均爲長方形,腹內納音隆起,天地柱皆具。背板琴頸陰刻填石藍“月露知音”,爲圓形印面佈局,龍池上部刻填金乾隆御題詩,龍池下陰刻填金“乾隆御賞”長方形大印。斷紋通體完整,漆面保存完好,六百年餘來藏於明清兩代宮禁,無重修痕跡,琴聲蒼古松透,極爲難得。

介紹:

通長113.4cm,隱間113cm,肩寬20cm,尾寬15cm,厚5.5cm。

龍池納音旁刻有楷書題款“赤城朱致遠制”。

“朱致遠琴,仲尼式,元代。黑慄谷色漆,細紋斷,音色清越而俏嫩。散音、實音、泛音均屬上乘,整體完好無損。龍池納音旁刻有楷書題款‘赤城朱致遠制’”。

介紹:

琴爲仲尼式,桐木胎,黑漆朱髹,雖存世千年,仍品相完好。通體斷紋,因歷史的蘊積而斑爛陸離,龍鱗,龜坼、流水、蛇蚹、錯雜相間,美不勝收,世間罕有與其相匹者。

龍池兩側鐫有行草:“佩劍衝金聊暫據,匣琴流水自須彈。”字體似王羲之聖教序,頗具唐人筆意,且詞義豪拓,亦有唐人氣概。龍池下鐫有宋代理學大儒朱熹手書:“養君中和之正性,禁爾忿欲之邪心。乾坤無言物有則,我獨與子鉤其深” 紫陽琴銘一則,落款爲:“淳熙丁未新安朱熹書”,爲傳世古琴所僅見者。雁足上方有陰文“玉振”印一方,當爲元代大收藏家鮮于樞之印,以象其金聲玉振之意。

介紹:

猿嘯青蘿,通長120.5釐米,隱間110.5釐米,肩寬22釐米,尾寬17釐米。圓龍池徑8釐米,方鳳沼邊5.5釐米。通身髹黑漆,漆面呈大蛇腹斷,琴身嵌十三螺鈿徽。配有象牙琴軫(缺一),青玉雁足。(早年更換下來的青玉嶽山尚存。)龍池上題五釐米見方“猿嘯青蘿”行書四字,池下銘文爲二釐米見方行書:“事餘歡弄,龍舞鳳翔。諸色俗累,一時消忘。橫琴山廬藏”。再下是五釐米見方滿漢合璧“唐凱”大印。琴內項間右側有淺墨書“太康二年於衝”楷書一行。龍池內兩側“一九五六年春 管平湖再修”刻款。此琴爲中國古琴界泰斗管平湖先生晚年所珍藏和使用。

介紹:

琴體罩黑漆,通體開大蛇腹紋間。長方形龍池鳳沼,琴額刻篆書“質清以敦,節安而舒,誰其鼓者,列仙之儒”,落楷書“乾隆御銘”。皆填以泥金,鈐朱文小方章“會心不遠”,琴額背面以綠松石填刻隸書琴名“文呈散綺”。

介紹:

琴體通長119cm,肩寬19.4cm,尾寬13.1cm,厚5cm,有效弦長109.4cm。

南宋初年四梅道人所制的仲尼式琴,琴體修美,面窄而圓,肩當三徽。蟲蛀桐木製成,純鹿角灰胎,原髹朱漆後修理時外髹黑漆,小蛇腹斷。龍池與鳳沼均爲長方形。納音兩側爲南宋刻款。

來源:琴之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