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浦學校:重走紅色之路 弘揚民族精神

(奉浦學校通訊員 姚仁興 陸競)奉浦學校組織優秀學生及優秀學生幹部赴南京進行了“重走‘紅色之路’”參觀考察活動。

同學們先來到雨花臺歷史陵園,向烈士紀念碑敬獻了花圈。在簡短的儀式上,同學們頂着酷暑烈日,聆聽了奉浦學校政教處主任高決心老師的“牢記歷史,不忘國恥,立志成才,振興祖國”的主題演講,再次加深了對這次“重走‘紅色之路’”活動意義的認識,少先隊大隊長殷世耀帶領全體隊員進行了宣誓。接着,大家走進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瀏覽了翔實地揭露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南京大屠殺珍貴歷史照片、實物和影像資料等史實,同學們個個義憤填膺,紛紛表示我們要珍愛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學習,發奮圖強。

第二天,考察團一行懷着對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懷念和崇敬之情,拜謁了中山陵。登在392級石階上,高潔峻拔,氣勢雄壯的雪松和檜柏靜靜侍立兩側,彷彿走進了孫中山先生爲國爲民的“天下爲公”的博大胸懷中,心中不由得對先生的偉大功績和高尚人格產生敬仰之心。

肇文學校:憶往昔崢嶸歲月 立心中理想信念

(肇文學校通訊員 蔣迎)肇文學校四年級20名石榴賢娃在老師帶領下前往南京,開啓爲期兩天的“重走‘紅色之路’”旅程。

歷時五小時車程,考察團來到了第一站:中山陵。中山陵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烈日當空,但隊員們一鼓作氣登上了象徵着當時全中國3億9千200萬人的392級臺階,感受着革命道路的艱辛,也體會到了孫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的真正意義。

在拜謁了中山陵後,考察團來到了位於長江路的原民國政府——總統府。參觀着一間間昔日裏商議國家大事的辦公廳,隊員們更深刻地理解了“天下爲公”的意義,對爲祖國事業奮鬥終生的偉人致以深深的敬意。

在雨花臺革命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致敬忠魂烈骨,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禮。儀式中,樊易代表全體隊員發言,勉勵同伴們銘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堅定理想信念,用勤奮努力開創祖國美好的未來。離開前,隊員們在一尊巨型烈士雕塑羣像前合影留念,革命志士勇敢決絕、視死如歸的堅毅形象印刻在隊員心間。

隨後,考察團一行趕往此次考察活動的最後一站: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倒下的300000人”抽象雕塑、“遇難者300000”石壁、大型石雕母親像、遇難者名單牆、贖罪碑、萬人坑……無不激起隊員們心中的悲憤。最後一個展廳以和平爲主題的布展又讓隊員們懂得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和平世界需要每個人共同努力,當下刻苦學習,提高綜合素養,才能成爲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祖國的接班人。

五四學校:尋紅色足跡 覓幸福初心

(五四學校通訊員 王言)五四學校組織五年級15名品學兼優的少先隊員,開展了爲期兩天的“尋紅色足跡,覓幸福初心”社會實踐考察活動

第一站是中山陵。聆聽着導遊的講解,踏着中山陵三百九十二級臺階,隊員們心中不斷翻湧着中國近代史上那段風雲激盪的歲月,對孫先生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炎炎烈日下,即使汗流浹背,他們卻腳步堅定,哪怕最小的隊員也沒喊一聲苦一聲累。離開中山陵,學生們趕往第二站總統府。走進總統府內,隊員們參觀了熙園,領略了熙園的美景;參觀了禮堂,再一次感受了國父孫中山的莊重與博愛……

第二天來到雨花臺烈士陵園。全體師生在紀念碑前舉行了隆重的祭掃儀式:集隊、默哀、敬獻花圈,並由劉彤同學代表發言。走在陵園的路上,隊員們步履沉重,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300000”這個醒目的數字,讓隊員們的心情愈發沉重,他們拖着沉重的腳步邊走邊回味歷史,有的眼睛溼潤了,有的甚至一度哽咽。走出紀念館,師生們在和平鴿廣場留下了難忘的合影。“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隊員們知道,我們的目的不是銘記仇恨,而是銘記歷史,將歷史銘記在心,我們才能盡最大努力去創造一個和平美好和諧的世界!

匯賢中學:重走“紅色之路” 銘記悲壯歷史

(匯賢中學通訊員 馮琳 唐依婷)21名匯賢駿馬學子踏上“重走‘紅色之路’”,來到了古都南京,回顧革命傳統,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參觀學習的第一站是總統府。在總統府門前每個同學都認真聆聽導遊的講解,瞭解其歷史演義,總統府是中國民國時期臨時政府、國民政府先後在此辦公。總統府的佈局給人莊嚴的感覺,其建築風格更是宏偉,看着那一間間辦公室,彷彿看見了孫中山先生伏案辦公的樣子,讓我們對當時爲革命做出貢獻的人產生的敬佩油然而生。

第二站來到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瞭解了一段戰火紛飛、國破家亡的歲月。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尊尊主題銅像,破舊的衣服、無助的目光,讓我們彷彿身處1937年,進入紀念館後,我們每個人的心情都不由自主地沉重起來。這裏記載着在侵華戰爭中,日本對南京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當一份份南京大屠殺的鐵證呈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被震撼了。我們對日軍的殘暴行徑感到憤怒,我們也很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有着優越的生活學習環境,但歷史是不能忘記的,也是無法改變的。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勿忘國恥、銘記歷史!

帶着沉重的心情,我們離開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驅車前往中山陵—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中山陵著名的392級臺階清晰可見,這392級臺階代表了當時中國三億九千兩百萬同胞,從下往上看,是隻見臺階不見平臺,代表着革命道路是艱難坎坷的,還需更多仁人志士的努力。

最後一站是雨花臺,雨花臺融合了自然風光以及人文景觀爲一體的紀念性風景名區,我們瞭解到自1927年至1949年有約10萬革命烈士犧牲在此。如果沒有革命烈士的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所以我們瞻仰了革命烈士紀念碑,舉行了隆重的悼念儀式,獻上了花圈,表達我們對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

(編輯:賴黎明 審稿:駱之強)

關注

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