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家下地他睡觉、事不关己瞅热闹。贫困帽子戴惯了,遮风挡雨,舍不得摘。没承想,村里开大会,村民们批评他是“懒汉”。杨正怀坐不住了,“我也要加入合作社!”(7月12日人民日报)

精准扶贫关键在精准,成败在精准,所以在扶贫的过程中要采取“靶向治疗”的方式来治疗群众的“穷病”。而群众的“穷病”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穷,更存在精神上的匮乏,所以在扶贫的过程中首先就要解决扶志的问题。

在实际的扶贫过程中,贫困群众不但没有以贫穷为耻,相反他们以贫穷为荣,因为带上“贫困帽”就等于获得了国家针对扶贫的那些诱惑政策,这样的一种心态实际上是他们在消极面对扶贫,自然也容易成为脱贫攻坚过程中的阻力。

一些贫困群众并不想脱贫,因为脱贫就意味着他们再也不能“占便宜”,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态,让扶贫的资金并没有用在刀刃上,扶贫资金的浪费反而阻碍了脱贫的步伐,更是让贫困群众更加地懒惰。

显然,这些贫困群众是一种“要我脱贫”的状态,拉着走的脱贫方式自然非常的吃力,所以要解决贫困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思想上的“懒病”,让他们意识到脱贫是自己的事,让他们知耻而后勇,才能够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从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

幸福是创造出来的,所以没有辛勤的劳动自然没有美好的生活,要走出贫困要借助外力,但是更需要的是贫困群众的内力,他们拥有走出贫困的决心,有不断奋斗的毅力,才能更好更快地走出贫困的困境。(文/王宏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