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17日讯 山还是那山,多的,是周边一栋栋漂亮的厂房和民居。地还是那地,种的,是一片片高效产业一望无际。

党旗飘扬的地方,就有希望和方向。秀峰村在原来的脱贫路上是如此,在而今的小康路上亦是如此。

翻开秀峰村的脱贫致富历史,总有一束信仰之火灼灼燃烧,照亮前行之路,让村民致富路途越发光明、多彩,生活越发富裕、幸福。

“党建+”解锁产业发展新密码

盛夏的秀峰村毓秀钟灵,绿荫成林,鸟鸣啁啁,一派乡村好风光。

驻足村口,串联景区天洞的红色道路蜿蜒盘旋,穿过素有“独山晓翠”之称的独秀峰,放眼望去,田野里连片的铁皮石斛大棚延绵起伏,与墨绿山峦、蓝天白云交相辉映,让人瞬间心旷神怡。呼吸着清新空气,聆听着鸟儿欢歌,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里,村民的欢声笑语不时飘入耳畔,村落里到处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村主任蒙泽近介绍,秀峰村是一个以旅游和高效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专业村。“当前,我们村种植的铁皮石斛、白芨、葡萄、青菜、西红柿、茄子等经济作物约3000余亩,人均年收入1.5万元,已迈入小康村行列。”

蒙泽近的自豪来自村里近几年的产业实践。也正是产业,挑起了该村脱贫攻坚的“大梁”。

秀峰村区域面积30平方公里,共辖21个村民小组,1863户8300人。耕地面积9419亩,且较为连片集中,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发展条件相对较好。

“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收入不高,依靠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太难了,也糟蹋了我们村这么好的发展条件。”蒙泽近说,2012年以来,在县、镇引导下,秀峰村较早地在全县实行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依托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走上了高效农业之路。

在秀峰村,只要有产业,就有党员示范户。在村里提起石明慧这个名字,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满满的夸赞。“300多亩蔬菜基地,经营得这么好,真是本事!”“不愧是省级劳动模范,我们村的骄傲!”“跟着她,有奔头!”

党建引领,支部发力,党员聚集在产业链上。村委会副主任艾其宽告诉记者,秀峰村共有125名党员,像以石明慧为代表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全村就有78名。

2014年以来,秀峰村共识别进入贫困户403户1606人。找准产业这个脱贫“准星”,加上一系列扶贫政策的支撑,村党组织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变“输血”为“造血”。

依托落户的绿健神农和济生两家大型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村里四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抱团,将农户组织起来跟企业合作,在支部引领下,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实施利益联结,村民纷纷用土地、种苗、资金(“特惠贷”或量化到户扶贫资金等)入股企业,参与经营分红。2014至2016年,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年户均分红2000至3000元,参与田间管理的,还获得了另外的工资报酬,全村共有250户贫困户受益。过程中,村里的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发展至13家。2015年,秀峰村实现了脱贫摘帽。

2016年,秀峰村党支部捕捉到了全省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东风,唤醒了沉睡亿年、鬼斧神工的天洞地质奇观, 引入客商、带领群众积极开发。2017年仅用6个月时间,打造了亿年洞天、千亩花海、乡愁田园、民宿民居,迎来了黔南州第十一届旅发大会,并获国家3A级景区挂牌。

“我们村还有213户712人尚未脱贫,因家中多有老幼病残,主要劳动力不能长时间外出打工或投入较多精力和劳力去发展生产。”蒙泽近说,针对这一情况,驻村工作组与村支两委共同拟定了依托主导产业,开展产业和就业扶持的主要工作措施,在帮扶的倾斜下,他们的脱贫指日可待。落户企业22家,建成12家;农家乐12家,旅游购物商店33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3家,家庭农场64家;全村农业产业化率85%,2017年农民存款余额1.35亿元……如今的秀峰村,正用“党建+”这把金钥匙,解锁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密码。

“125”奏响小康征程欢乐颂

沿着道路进村,不远处的空中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让人不由心之向往,加快了前行脚步。越发走近,满眼的新绿与鲜红的旗帜形成了吸引眼球的最佳组合,红旗正后方,是一排黄墙黑瓦的古朴房屋,屋内不时传来村民的朗朗笑声,好一个秀峰邻里中心。

艾其宽介绍,秀峰村邻里中心是县里支持的项目,目的就是在全县打造村“阵地标准化、制度规范化、功能多样化、活动经常化”的样板,建设共花费了4800万元,县里补助50%,镇里补助30%,村集体出20%。中心占地48亩,总建筑面积8888平方米,村级办公场所3600平米。

“办事、学习、休闲、看病、购物排样排可以,这在以前,我们想都想不到。”村民蒙焕娇说,用当下时兴的词语形容自己的感觉,就是幸福。

为了村民的幸福,冲锋在前的,是村“两委”班子这个核心。“这得益于县里敢于改革,对村干部实施的职业化管理,有了机制的激励、保障和约束,我们村班子发展产业干劲十足。”秀峰村支部书记谭胜昌说。

要鼓自己的腰包,还要“肥 ”群众的荷包。为此,秀峰村“两委”班子一门心思地发展“专业村”、壮大村集体经济,既要保项目建设,又要维护群众利益。目前,全村累计投入道路建设资金6000余万元;配合完成征地400余亩、土地流转1200余亩;已落户企业有22家,招商引资签约资金21.8亿元,到位资金4.5亿元。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在党支部的引领下,该村探索推行“支部+企业+产业+农户”发展模式,现代高效农业一路高歌,乡村旅游产业蒸蒸日上。村民成为产业的受益者,变身股民、蓝领、农家乐老板、乡村导游、民间农艺师,逐步实现“四赚”,即流转土地稳赚、家门口务工好赚、发展乡村旅游多赚、村集体与群众共赚。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邻里“学富美乐安”的幸福家园建设理念,随之在秀峰村党支部产生,并得到村民认同与支持。

近年,秀峰村以邻里中心为主阵地,找准群众意愿,从学入手,通过农民讲习所、村级党校、村民夜校,讲政策、讲思路、讲产业、讲技术、讲乡风文明、讲村民自治……,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民间传统节日和农闲时节,经常开展农畜产品比赛、农民体育竞赛、文艺表演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强化了干群联系,为各项工作开展营造良好了的群众氛围和群众基础。

“党员致富带头人产业有规模,经营有头脑,支部就经常组织他们教大家种养殖实用技术,有时干脆直接带我们出去见‘世面’,我们喜欢这样的方式。”村民蒙泽贵说,类似这样的培训,今年以来,村里就组织了20多次,因为学到的东西比较实用,大家的学习兴趣都提起来了。

“拓展思维,党建就能变成重要的生产力。”谭胜昌说,以往,很多人认为党建就是务虚,往往是说教当头,但是打破思维,找到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党组织就能成为撬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支点。

在邻里中心二楼图书室,一侧的墙上载着秀峰村党支部及党员满满的荣誉。自2011年以来,该村3次获州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2018年,被省、州同步授予“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荣誉。2014至2015年度,秀峰村获州、县“文明村”、“创建示范村”称号,2017年获省级文明村称号。

当前,秀峰村“一个核心”增活力、“二产支撑”带致富、“五个邻里”建家园的“125”党建工作模式,正在全县推广。

如今的秀峰村正向建成富、乐、学、美、安的“五邻家园”迈进,村民小康路上的欢乐颂已经唱响,一幅村容整洁、生态怡人、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社会和谐的美丽家园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韦亚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