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一种最新改进型反坦克导弹,出现在伊拉克战场上!

  这一导弹的基本型号,曾击毁美国最强坦克之一:M1A1主战坦克!而现在它的改进型号在伊拉克曝光,再度证实中国反坦克导弹的雄厚实力!

  网络上出现的

  这就是红箭-8反坦克导弹大家族中的最新改进型!库尔德武装的宣传照中出现了该导弹在战车上的清晰身影!

  准确的说,这可能不是中国产“红箭-8L”导弹,而是非洲国家苏丹的引进仿制品 —— “沙利博”反坦克导弹!

  虽然“沙利博”反坦克导弹已经多次曝光,但在伊拉克、叙利亚真实战场环境中还是首次公开亮相,这说明库尔德武装非常看好这一国际市场上最新型的中国设计红箭-8导弹改进型。苏丹在引进仿制后,很可能也获得了外销的相关权利,因此令这一“沙利博”反坦克导弹成为了库尔德武装的最新装备之一!在这之前,中国红箭-8与巴基斯坦仿制的“绿箭”也已经大量外销,在中东战场取得大量战绩,包括摧毁美国M1A1坦克的战例!

  据称这是被红箭-8击毁的M1A1坦克,视频截图未经证实

  “沙利博”反坦克导弹这一苏丹产品,在许多方面类似于与中国红箭-8,但又有许多改进,特别是采用了轻巧的全新观瞄设备!

  它的整体布局,包括了重量体积小于红箭-8基本型号的新型金属三角架,不过库尔德武装将其安排在了悍马高机动车辆的旋转支架上。应当指出红箭-8其实较为适合车载,人力运输时需要至少三个人,较为不便。导弹一体化发射筒安装在支架顶部,射手通过系统左手侧的操纵观瞄设备进行射击控制。

  中东武装分子秀出红箭-8发射筒

  从威力来看,“沙利博”反坦克导弹能够贯穿220mm/68度均质装甲钢,足以摧毁大多数主战坦克,伊拉克战场上几乎没有能抗住它一击的坦克。此外,它类似于中国红箭-8C以及更新的改进型,能够摧毁使用爆炸反应装甲的坦克,这依靠的是导弹头部的小型战斗部,实现了提前引爆坦克外表的爆炸反应装甲,然后使用导弹中部的主战斗部贯穿失去额外保护的坦克主装甲。

  但是,“沙利博”反坦克导弹相对于已经大量在中东作战的红箭-8或衍生型号而言,最大的改进其实是轻型化的新型观瞄设备。在中国红箭-8基础型号上,由于我国80年代时技术力量的限制,其基本型号只有白昼使用的白光观瞄能力,但是重量尺寸却很大,呈现竖立的大方盒子外观。这是因为因为技术不足,只得采用近、远两个独立的白昼光学通道,再加上一个激光测距通道。这样射手先使用大视角的通道捕捉刚起飞、仍在近距离上的导弹。然后切换到远距离、小视角的通道,实现较远距离上的精确瞄准跟踪。两个独立通道自然重量体积要大得多。而夜视能力也受到两个通道的影响,很难进行加装、改装。

  “沙利博”反坦克导弹的轻巧观瞄设备

  “沙利博”反坦克导弹,与1980年代开始大量装备的西方先进反坦克导弹,以及后来的中国红箭-8改进型一样,简化为一个兼顾远近距离的白昼10倍放大观瞄通道。假如需要夜视能力,只需要在这一通道前面增加微光、热成像夜视器材即可。这样,无论是“沙利博”反坦克导弹,还是中国改进的红箭-8后期型号,都获得了更为轻巧、却又性能更出色扩展更方便的观瞄系统。

  红箭-8L

  不难推断出苏丹“沙利博”反坦克导弹,实际上是借助了红箭-8L等中国改进型积累的有益经验。当然,“沙利博”反坦克导弹的观瞄系统虽然与红箭-8L还是有区别的,但同样使用“长颈鹿”式潜望布局。这样,镜头在系统较高处,视野好,而射手卧姿操作,暴露在敌人视线中的可能性显著降低,通过“长颈鹿”潜望光学通道观瞄目标。

  苏丹的外销宣传单张显示,“沙利博”反坦克导弹这一观瞄设备能够轻松加装红外热成像仪,这也是目前流行的大多数反坦克导弹常见的白昼夜间观瞄手段结合方式。

  加装夜视设备的“沙利博”导弹

  据称“沙利博”能覆盖-60度仰角的目标,令射手在高处能够攻击较低位置上的目标。可在-20到60度气温下作战,这在中东地区尤为重要。在横风速度12米/秒时仍能有效作战。

  在中国,许多部队依然使用着相对老旧的红箭-8系统,但类似于红箭-8L的自用型号早已批量投产,只是因为红箭-9取代了红箭-8的车载反坦克制导武器地位,而红箭-11、红箭-12两种世界顶级的便携反坦克导弹令需要三四人才能携带的红箭-8显得极不灵活,所以红箭-8在我军中并没有得到非常广泛的改装升级。将来我军将主要使用红箭-10(远程/视线外)、红箭-9、红箭-11/红箭-12、反坦克多用途火箭筒的反坦克武器组合。

  “沙利博”反坦克导弹在伊拉克战场的出现,证明了中国红箭-8家族及其衍生型号在国际市场上的巨大价值,而中国军队自身在此基础上打造的全新设计新导弹,将比其更为出色,令我军战士获得摧毁敌人强悍坦克的有力手段!(作者署名:空军世界)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