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7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1个国家和地区的3617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571.8亿美元,同比增长18.7%。整体看,2018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对外投资总额处于较为活跃的区间。

对外投资活跃

商务部合作司商务参赞韩勇在解读数据时指出,上半年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呈现五方面特点:一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稳步推进;二是跨境并购成为对外投资主要手段;三是对外投资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四是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成效显著,促进中国与东道国共同发展;五是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多,带动出口作用明显。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研究所博士王是业分析,总体来看,上半年中国企业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有序推进,投资额达571.8亿美元,同比增长18.7%,企业对外投资较为活跃。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5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74亿美元,同比增长12%。在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建境外经贸合作区82家,新增投资25.9亿美元,占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新增总投资的87%;上缴东道国税费3亿美元,占比71.4%。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稳步增长,沿线国家在建境外合作园新增投资占同期我国所有境外园区新增投资的比重接近九成,境外合作园区已成为‘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的重要模式。”王是业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投资的吸引力还将不断提升。

从数据可以看出,租赁和商务服务、制造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行业,投资额合计占比接近70%。王是业认为,这表明融入全球产业体系、推动自身业务的转型升级是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

与此同时,并购日益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上半年,中国企业在41个国家和地区实施140起跨境并购,实际交易额为261.1亿美元,居各类对外投资方式之首。

加强风险防范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分别为32.6%、15.8%、11.5%和9.5%。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

对此,王是业表示,从产业发展来看,具备条件的企业可立足主业,参与全球智能制造、新能源和自动驾驶汽车、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合作,对已有业务进行改造升级,把握新技术带来的调整和上升机遇,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占据有利位置。

从市场来看,企业可考虑对境外新能源汽车、高端制药等企业进行投资,引进中高端消费品;参股持股境外高水平的保险理财金融机构、医疗养老机构以及现代化零售企业,将业务延伸至国内,满足国内对中高端服务的需求。

不过,王是业建议,随着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参与对外投资的中国企业要坚持理性稳妥投资,关注东道国外资政策变化,防范新兴市场国家汇率波动风险。

今年以来,美国贸易投资保护行动不断升级,对中国贸易投资限制增多,除了贸易上加收额外关税外,还威胁限制中资企业赴美投资。

王是业认为,当前美国正对《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进行听证和讨论,试图扩大安全审查委员会的审查范围,加大对外国企业特别是中资企业投资美国高新技术等关键行业进行限制。此外,部分欧洲国家也在推动外资管理法律法规的修改,强化对外资并购本国企业的审查。

王是业建议,计划实施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应关注发达国家外资相关法律的调整动态和最新内容,了解投资审查的行业范围和触发审查的持股比例。

此外,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转暖以及通胀水平的提高,部分发达经济体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入加息周期,本币汇率持续上升。王是业建议,企业赴新兴市场国家开展投资,应结合当地财政、负债和外汇储备等情况,评估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对当地货币汇率的影响,可通过调整投资进程或利用套期保值等方式,规避潜在汇兑损失。(国际商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