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崇礼县城解放,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1948年9月30日,保警团长邱子麟收到解放军要攻打崇礼县城的情报,立即下令封锁了县城,禁止来往行人和城内居民出入,命令各连官兵,进入阵地,加强抵抗,通知伪党部、县政府、警察局人员和天主教神甫等上山进碉堡(天主教外籍神职员未上山)。当时计划,能守则守,不能守则从后山逃跑上坝。

9月30日,解放军阻击部队在榆树林全部消灭了叛徒张生的第八连(战斗中张生逃跑)。傍晚重兵包围了外围和后山的所有据点。通往上窝铺、下窝铺一带部署部队准备狙击,并切断了县城通往张家口的电话线路。晚十点以后,解放军对各包围点同时开进始攻。县城周围顿时枪声大作,而且愈打愈烈。解放军首先攻占了六连阵地,因六连当时只有一个警卫排,其余士兵到马凤祥沟出击抢粮,随即各连碉堡、炮楼包括最难攻打的现烈士陵园对面最高的山头碉堡守军先后被击溃,毙、伤俘虏保警团多人。然后,解放军集中增援攻打“守护第七连”据守的最高最大的瓦夭沟山头碉堡,战斗打得非常激烈,这些天主教徒对解放军1946年不得已烧毁天主教堂的事情仇恨至极。他们凭借制高点和坚固工事,集中轻重机枪、步枪、手榴弹,拼命抵抗,给解放军攻击部队的行动,造成严重的困难和伤亡。

解放军为争取时间尽快结束战斗,冒着枪林弹雨,前赴后继往上冲,七连顽抗拼命打,战斗打了多半天,一直到子弹打完,往山下滚石头,解放军伤亡很大,终于将碉堡、炮楼打开,七连的士兵死的死、伤的伤,连长温守礼伤后装死躺在山坡上(战斗结束后,逃跑到康保县罗明沟)。

神甫赵振民由于碉堡被毁,弹尽援绝,冒着雨点般的子弹,跑到指挥中心的五善堂后山碉堡与邱子麟汇合。解放军攻克守护七连阵地后,又立即增援攻打五善堂后山的碉堡,这个碉堡群内有200多名保警团和近百名国民党党、政、警、特、中籍天主教神职人员,由邱子麟亲自指挥,开始只有部分解放军攻打,后来解放军大量增援,使战斗进入了激烈阶段,碉堡周围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碉堡内,邱子麟咆哮吼叫,一面声嘶力竭地呼喊张家口增援(电话线被解放军切断),一面喊、骂,枪逼保警团还击。

国民党军队由于伤亡严重,军心大乱,部队已失去控制,邱见待援无望,败局已定,窜逃已不可能,拔枪自戕。在密集的炮火中,碉堡内许多人吓破了胆,天主教神甫和教徒祈求上帝保佑,邱子麟自杀后,树倒猢狲散,剩下的保警团和一些文职人员包括县党部书记、伪县政府科长、警察、雇员、神甫共200多人,欲战不能,走又无路,为了保命,派一名士兵,撕开白上衣,用枪挑着,钻出碉堡,向解放军投降,随即全体伪军、政人员举起手来,交出武器,一场激烈的战斗,至此全部结束。解放军把俘虏集中在郭老二(即现在西湾子乡院)院内,和各据点的俘虏集中在一起,同时打开监狱,释放了被监禁的共产党干部和无辜的群众。解放军把被俘人员作了审查,年青力壮的补充了解放军,有的当场释放,最后将天主教神甫、县政府科长、警察和一些大、小头目带到丰宁、大阁,经过教育,一个月后全部释放,发给了路条,沿路供应食宿,其中有些人又去投靠了国民党,有的回了家。崇礼县城回到了人民手中。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军事志》《张家口文史(五)》《张家口市志》《张家口地方史》《崇礼县志》资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