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犯-----词牌名C部—14

词中犯调有两种:

一是宫调相犯。即取各宫调的声律合成一曲,使宫商相犯以增加乐曲的变化,有三犯、四犯、八犯之称。但限于“住字”(全曲末一字,或称“杀声”)相同的调子方可互犯。

二是句法相犯。集合各调中的句法而另成一调,有似南曲中的“集曲”。 宋朝陈旸 《乐书·八音·手笛》:云:唐朝从天宝末年,剑气入浑脱,才开始有犯声。唐明皇时,乐人孙处秀,善吹笛,喜欢作犯声,当时的人因为这个曲调的新意而追风,成为时尚的流行歌曲,犯调就逐渐流行开了。

侧犯——词牌名C部—14

这里需要解释“剑气入浑脱”,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剑气舞的曲调融入了浑脱舞”。所谓浑脱,这里是指戴浑脱帽的人所表演的一种舞蹈或其组成的舞队。唐朝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旧唐书·郭山恽传》:“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脱’。”《新唐书·宋务光传》:“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象也……胡服相欢,非雅乐也;‘浑脱’为号,非美名也。”

侧犯——词牌名C部—14

唐朝元稹 《投吴端公崔院长》诗:“能唱犯声歌,偏精变筹义。”变筹是古筹算(类似于计算尺)一种数理逻辑推断的方法,诗中借喻音阶中半音关系的推移变化。可知“犯声”亦同“旋宫”之义。同宫的调式变换即调域不变而只改变煞声(结束音),亦称“犯调”。但煞声的改变未必即为犯调。传统音乐中宫与调皆不变换时出现“借字煞”的情况甚多, 异煞并不是犯调的同义语,而属于虽有联系而出自不同角度的概念。

侧犯——词牌名C部—14

《梦溪笔谈·乐律一》:“隋朝柱国郑译始条具七均,展转相生,为八十四调,清浊混淆,纷乱无统,竞为新声。自后又有犯声、侧声、正杀、寄杀、偏字、傍字、双字、半字之法,从变之声,无复条理矣。”

犯调名有用“犯”字的,万树《词律》所收有侧犯、小镇西犯、凄凉犯、尾犯、玲珑四犯、花犯、倒犯。又有四犯剪梅花、八犯玉交枝、花犯念奴等。

侧犯——词牌名C部—14

故宋代姜夔词注释说:唐人《乐书》,以宫犯羽者为侧犯。此调创自周邦彦,调名或本于此。

现录周邦彦《侧犯·大石》如下,为双调七十七字,前段九句六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

暮霞霁雨,小莲出水红妆靓。风定。看步袜江妃、照明

●○◎● ●○◎●○○● ○● ●●●○○ ●○

镜。飞萤度暗草,秉烛游花径。人静。携艳质,追凉就槐影。

●○○●●◎ ◎●○○● ○● ○●● ○○●○●

金环皓腕,雪藕清泉莹。谁念省。满身香,犹是旧荀令。

○○●● ◎●○○● ○●● ●○⊙ ○●●○●

见说胡姬,酒垆深迥。烟锁漠漠,藻池苔井。

●●○○ ●○⊙● ⊙●◎◎ ●○○●

这个词牌名最早见于周邦彦的《清真集》,《钦定词谱》以此词为正体。袁去华“篆销余馥”词,与此同;其余的摊破句法皆为变格。姜夔词为双调七十七字,前段八句七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体;方千里为双调七十七字,前后段各九句,六仄韵体;陈允平为双调七十六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韵体。

侧犯——词牌名C部—14

侧犯——词牌名C部—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