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驾驶员要保证乘客安全、准时准点到达目的地,偶尔困倦的时候才抽根香烟。”很难相信,这话来自江苏泗阳一位因开车时抽烟被乘客劝阻的大巴司机。这位司机“理直气壮”地反怼劝阻其吸烟的乘客,并将过程拍摄成小视频在网上传播,引起广泛关注。司机所在的江苏泗阳顺风交通运输有限公司表示,该司机已经被辞退,并被列入了黑名单。

曾经看过一个统计,说是在全国大货车和大巴司机中,很多人有着抽烟的习惯,这个群体是抽烟比率最高的群体之一,一些司机甚至一天要抽两三包烟。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开大车很辛苦,抽烟能够提神。

暂且把控烟条例放到一边,所谓抽烟有利安全的认识,就十分荒谬。根据有关规定,驾驶机动车严禁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不少司机因为开车抽烟而被扣分、罚款。作出这样的规定,更多是为了安全考虑。“开车抽烟”其实是一个复杂构成,可以分为掏烟、取烟、点烟、吸烟、弹烟、掐烟、扔烟,这一系列大约7个动作下来,需要3分钟左右。如果驾驶人以6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吸完一支烟相当于分心驾驶3公里,会给交通安全带来多大威胁?

有人可能会说,开车抽烟固然存在安全风险,但相对于开车困倦带来的更大风险,也算“两害相权取其轻”,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这涉及到对相关性与因果性关系的认识问题。人们常常喜欢用因果关系把两种事物和动作联系起来,但在事实上,两个发生联系的事物和动作,可能并不存在因果性,仅仅只是相关性。比如说,有人喜欢在写文章时抽烟,认为这有利于创作,但在事实上,有很多从事创作的人并不抽烟,而这也并没有影响他们大量创作、优质创作。事实说明,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性。

开车困倦与开车抽烟也是这样。对于有些人来说,开车抽烟有可能缓解开车困倦。可跳出思维误区,就会发现排除开车困倦的方式太多了,比如说喝点凉水都能起到一定的提神作用,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抽烟这个不妥的方式?这位大巴司机表现出来的“理直气壮”可能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其平时认知的自然流露。

在现实中,把相关性当成因果性,为自己行为辩护的现象很多。在抽烟上,有着特别明显的表现。有很多烟民,就认为有些行业和职业离不开烟草,抽烟是为了更好工作。一种思维误区形成后,要打破是很难的,需要有外力介入。对于大巴司机这样的行业来说,更应该有来自公司的提醒与约束。据说有运输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实时监控司机行为,发现抽烟会立即提醒。不知这家公司有没有配备这样的设施?但加强对司机的教育与提醒,却是应该的。事件发生后,当事公司对司机作出了辞退处理,并且列入了黑名单。开车抽烟当然不对,但这种处理是否就对?不出事就视而不见,出了事就顶格甚至超格处理,简单化处理的背后,何尝不是一种简单化管理思维。

仔细想来,“抽烟为了乘客”背后是误把相关性当因果性。美国交通安全专家通过调查得出,驾车时,吸烟的驾驶员比不吸烟的发生车祸的几率高出1.5倍,而高达5%的交通事故与驾驶员吸烟有关。现在,“开车不喝酒”的共识已经形成了,也应该通过他律与自律,让“开车不抽烟”的理念深入人心。 毛建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