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利差扩大+违约率上升,“隐性到期”增加信用债违约风险

7月19日,标普全球评级表示,中国债券发行人面临着“实际到期”债券猛增的局面,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境内信用市场的再融资风险和违约风险。详见标普全球评级今日发布的报告《债券结构特征加剧中国企业违约风险》。

标普全球评级信用分析师李畅表示:“中国境内债券市场的独有特征放大了再融资和违约风险。”

比如很多信用债券包含回售条款,投资者可以在事先约定期间要求企业提前还款。2018年下半年起,可行使回售权的债券将会迅猛增加,同时正常到期的债券也将大幅上升。

2018年投资者可行使回售权的债券余额为1万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的3130亿元增加223%。2018年下半年,投资者可要求立即还款的债券平均每月达到1100亿元。

2018年境内信用债券正常到期金额4.3万亿元,低于2017年的4.6万亿元。假定所有可回售债券都在可行权首日行权,那么今年的实际到期金额就有可能增加到5.3万亿元。2017年计入可行权金额的实际到期金额为4.9万亿元。

2018年上半年,由于利差扩大、违约率上升,投资者行使回售权的比例大幅高于上年同期。

李畅说:“在违约风险增加的背景下,投资者不太愿意持有高风险企业和债务,回售的意愿有可能增强。”

标普认为中国的永续债市场也有可能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风险。这一市场从2013年起迅速扩容,原因之一在于这些混合资本工具在资产负债表上可处理为权益,从而降低了杠杆水平。据估计,中国境内市场永续债余额为1.2万亿元。

但永续债并不“永续”,投资者多期待发债人予以赎回。如果不赎回,则可能说明发债人流动性削弱,从而让市场信心进一步承压。

2018年实际到期的永续债将为680亿元人民币,占总余额的6%;2019年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2020亿元、4650亿元。

今年以来到目前为止,民营企业是违约率上升的主因。标普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出现履约困难,包括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