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的流量获取是今年下半年互联网人关注的焦点,但是大概很多人都没想到,最初爆发的几款小程序中,会有谷歌的身影。

自从退出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谷歌大概无时不刻都想”卷土重来“。近日,这家以搜索引擎著称的巨头公司用一款微信小程序“猜画小歌”占领了朋友圈“C位”,刷足存在感的同时,还顺便激发了身边一票“灵魂画手”

比如这样的蒙娜丽莎👇

或者这样的美人鱼👇

据悉,“猜画小歌”来自Google AI的一款小程序,这也是谷歌第一款微信小程序。“猜画小歌”小程序的界面设计非常简洁。用户进入到“开始作画”的页面后,系统会给一个词,例如“路灯”,用户有20秒时间作画,在这个过程中AI会根据你的画不断地疯狂猜词,搭配背景音乐,给人一种“它比你还着急”的感觉。当AI猜出图画中的物体时,就会进入下一轮。一轮游戏过后,用户的画作可以保存成图片,分享到朋友圈。

你的猜画连胜次数也会相应增加。你还可以分享有趣的素描图,并在体验过程中不断收集新的题目和图画。

据谷歌介绍,开发“猜画小歌”小程序,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人机交互。背后的技术主要是计算机视觉和神经网络,由来自Google AI的神经网络驱动。“谷歌的信念就是让AI的福祉对所有人触手可及。通过‘猜画小歌’,我们可以帮助用户更好、更直观地体会和了解 AI。”

为什么你的寥寥几笔AI能读懂呢?为啥面包、屋子之类的题目,用户刚画了两条线,AI就能迅速猜出结果呢?神奇的是,谷歌AI并不是等参与者画完后再根据整幅画面来猜结果,在参与者刚刚动笔的时候,谷歌AI就已开始猜了。

谷歌透露,计算机的视觉技术能让计算机直接理解输入的视觉信息,由此“看到”这个世界。这一技术既能在视频通话中识别出你的朋友,以便加上对应标签,也能帮助识别人类眼底诊断图像上的早期糖尿病症状。通过神经网络技术,一些看起来极其困难的事情,计算机也能处理得非常好。例如,通过粗糙的草图,就能识别是什么物体。正因如此,计算机才能“猜出”你随意涂鸦出的“一团长着耳朵的墨迹”可能是一只熊猫。

猜测的准确率,依靠对大量素材的训练。果壳网分析称,研究人员通过人类涂鸦数据集中训练神经网络,让AI来理解人们在绘制涂鸦时是在何时起笔、走笔方向、何时停笔的。经过训练的RNN(循环神经网络)模型接收到人类绘制的涂鸦后,会生成一张类似的新涂鸦。RNN通常用来处理序列数据,在简笔画上,序列就是整个绘画过程。网友因此发现了战胜AI的方式,加入在作画时从局部开始,不要一下子画好轮廓,或添加一些细节进去,就会干扰AI的判断。

猜画小歌在本土化上做的很好。换句话说,从界面设计到文案再到词语的选择,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真正做到的用户友好。使用这款产品几乎感受不到任何的文化差异,用户不会意识到这是一款国外公司研发的小程序。

比如,如果你画的图,小歌实在是猜不出来,猜词的地方会显示“你画的是啥玩意”类似这种非常本土化、非常生活化的词语,也丝毫不显得刻意。

在词语的选择上,也没见到任何国人生活不常见,在国外却常见的物品。

总结起来,我认为,猜画小歌这次的成功,尽管和传统的获取流量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它在很多细节上做的更精细。

相比于砸钱、送福利等粗放的诱导裂变、刺激分享的方式,猜画小歌在文案上的表现、在内容的呈现,甚至是在UI设计等等细节上都做的很好,而有趣性上的突出也一定程度的弥补了它在游戏难度上的门槛。

免责声明:该文章综合自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END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