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北京市重视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博物馆中学习和实践,感受北京文化。文物作为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同学们与文物的故事。

那年到云南旅游,有幸到云南省博物馆参观,在博物馆初看到这件器物,我当时有点儿蒙圈,心里不禁发问“这是件文物还是件小雕塑?通过看馆内介绍,得知这件器物的名字叫做牛虎铜案,还是云南省博物馆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

我对文物以及历史很感兴趣,立刻上网查资料,希望能获取关于牛虎铜案更多的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从网上丰富的资源中,我了解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考古界有两次惊人的发现:一是甘肃出土了“马踏飞燕”,二是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铜案”。这一南一北相继面世的文物轰动了世界。因此坊间素有: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的说法。

如果仔细端详这件铜器,相信大家脑海中一定会冒出类似的感人故事:一只要饿昏了的老虎碰上了落单的大牛和小牛,饥肠辘辘的老虎一直虎视眈眈小牛,并发起了攻击,大牛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将小牛藏在身下,而自己却被老虎抓住动弹不得……

这个故事真的是这样吗?这个器物又是做什么的,难道仅仅是表现一个感人故事?

由于年代久远,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经无法考证。1972年,牛虎铜案出土于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第24号墓。这件牛虎铜案是一件古代祭祀的礼器,又可以称作“俎”。它高43厘米,长76厘米,宽36厘米,是古代的祭祀活动中放置肉、酒、水果等祭祀品的案子,所处时代为战国中晚期。

牛虎铜案是滇青铜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闻名,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牛虎铜案以峰牛的四条腿作为器足。巧妙地利用峰牛隆起的驼峰和上翘的牛尾两点之间的背脊这段距离。挖空牛背,使之成为盛放祭品的下凹盘形,牛尾部攀爬一虎,口咬牛尾,前爪紧扣案缘,后腿蹬立在牛腿上。前后两横档上,一头体量稍小的峰牛立于大牛腹下。这件牛虎铜案极不寻常,造型十分别致,铜案还利用对比,反衬,烘托等手法。将整体气氛和牛虎的神态,思想,动作。雕铸得惟妙惟肖,把大牛的健壮性良,小牛的单纯可爱,猛虎的雄健,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此案造型奇特,构思新颖,体现了艺术审美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也许制作这件牛虎铜案的工匠借这个严肃、认真的场合表达了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的歌颂。中国自古就讲究繁衍生息,父母会为孩子成才付出自己的全部,连动物界的老牛都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不惜牺牲自己,更不用说身为高级灵长类动物的人类,更会为了孩子尽心尽力,只为孩子能够幸福的成长。

牛虎铜案既有中原地区四足案的特征。又具有云南独特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是中国青铜艺术品的杰作。我认为牛虎铜案体现爱,充满爱。在不少地方,我们都能看见大型的牛虎铜案雕塑,老牛把小牛护在身下后,知道自己的孩子不会受到伤害,它安静平和、视死如归的神态都会让人肃然起敬,对生命和爱产生深深的敬仰。

文字丨张文卿

编辑丨陈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