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中國的動亂時刻,這一時期有一位梟雄名叫曹操,據說是漢朝丞相曹參的後代,這位梟雄可謂是足智多謀,任用當時能力強的謀士,戰力高的將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但是這位梟雄沒能稱帝,雖然後來諡號“魏武帝”,但也是死後的諡號。在他的生前最高的位置只到了魏王,但是就在他要死還沒死之前,他的三個兒子就開始互相奪權,儘管曹植很聰明,但是這位曹操的後裔,沒能奪權成功,因爲這位的政治頭腦沒有曹丕的好,於是奪權失敗。曹丕順利的成爲了新一任的魏王。

在三國的末期司馬昭,也走上了曹操的路子,在其父司馬懿殺掉曹爽開始專權之後,司馬家族走上了權臣的位置上,當時他的哥哥司馬師成爲了專權的人,但是他的哥哥司馬師在這期間差點被人算計,但是命大,對方的計策泄露被司馬師知道了,就將計就計的與自己的弟弟司馬昭合謀,將這些人殺了,從這看,這兩位兄弟的關係非常的好,但是後來在司馬師率大軍東征的時候,受到了驚嚇,再加上舊疾復發,不久就去世了,於是司馬昭繼自己的哥哥成爲了權臣,這樣,司馬昭有了機會,當時機成熟的時候,司馬昭想要稱帝,但是還沒成功,但是司馬昭這是已經成爲了沒有皇帝之名的皇帝了。

上面這兩位,都是權臣,都有機會稱帝,但是都是因爲大臣的不同意,在生前沒能當成皇帝。但是他們的兒子,曹丕和司馬炎,都當上了皇帝。這原因就是當時的九品中正制,因爲九品中正制中有一個比較好理解的說法就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採取的是官位壟斷的形式。曹丕初次提出這一制度之後,就得到了朝中有實權的大臣的一致同意,於是曹丕當上了皇帝。到了司馬炎的時候,司馬炎對制度進行了改進,也得到了大臣們的支持,於是,他也因此登上了王位,但是前後兩次謀朝篡位爲以後提供了榜樣。

南北朝時期,隨着少數民族的介入,政權開始出現了分化,於是出現了多個朝代,這些因爲九品官人制繼續擔任重要職位的王公大臣們,思想得到了解放,不在只想着當大臣,也想着當王了,其中一位著名人物就是石敬瑭,這位石敬瑭因爲想當皇帝,起兵造反,在主子面前失敗之後就以割讓燕雲十六州和做“兒皇帝”的代價求得了契丹的援軍,打敗了自己的主子,建立了後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