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平衡动作修炼技巧

平衡动作,是指一只腿支撑身体,另一只腿悬起,形成各种造型的静止姿势。据国家武术研究院审定的竞赛套路动作总数的21%和23%,足见平衡动作的多少和技术难度的大小,是衡量每个太极拳爱好者拳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得要方面。

在练习过程中,常见的毛病是:重心不稳,摇晃、移动;静止时间;不够提膝或控腿高度不够, 及有附加支撑现象等。要纠正这些毛病,根据体会,应从四个方面做起:

第一,加强基本功锻练,提高肢体柔韧程度和腿部功能。

拳谚说:“练拳不练腿,如同冒失鬼。”因此,首先要加强踝部和腿部锻练。如压腿、踢腿、搬腿、控腿、拍腿以及劈腿等。但应因人制宜,不可强求一致。

通过这些腿功练习,拉长下肢各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和肌肉的伸展性,担高下肢以髋关节为轴心的运动幅度和蹬踢力量;增强大腿有关肌群和韧带的柔韧性,提高腿的灵活性、举控高度动能力。

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近,先练单式,然后再进行组合练习。对难度较大的,要打“攻坚战”。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地反复练习。久而久之,腿部力量和支撑平衡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第二,动作及其感觉要沉稳。

首先,思想入静,精神贯注,全身放松,小腹微收,内气下沉。做到上虚下实。

其次,独立支撑前必须将身体重心移至支撑腿。待支撑腿控制好重心,下盘稳固,分清虚实后,才将另一只腿提起。

其三,支撑腿要微屈站立,五趾抓地,全脚踏实,膝关节不可僵挺,支撑脚 也不可掀掌、拔跟、减小支撑面。否则,正如拳谚所说:“翻蹄亮掌,一辈子不长。”

其四,提膝、蹬(分)脚 的高低,应以各人的功力和体质不同而定。

其五,初学者可采用附加支撑办法。然后逐步做到收脚不落地。

第三,身体各部位要协调一致。

(1)支撑脚的方向位一定要适度。平衡动作中支撑脚一般应微微外撇,以不超过30°为宜;个别的,甚至外撇达60°(如《32式太极剑》中的独立反刺)。决不可过于僵直髋关节松沉,剑臀收胯。

(2)提膝、蹬(分脚 要与上肢动作协同进行。平衡动作中,在提膝、蹬(分)脚的同时,一般都 伴随有上肢的分掌或撑掌 。这是太极拳“立圆”运动中“有上则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原则的具体表现。

这些对撑或对拉拔长,控制了惯性,均衡了劲力, 使得周身上下相应,前后相对,左右相承,既保证了身体的平衡,又显得姿势舒展大方,增加了观赏和美学价值。

(3)要随式转腰顺肩。腰,胯,肩三者有呼应连承关系。凡转身处,腰、胯、肩都应同时转动,并带动四肢朝着一个方向运作、使劲,齐进齐出。这样,全身上下一起转动,不仅自然灵活,重心稳定,也于内劲通过转腰顺利地到达四肢。切不可四肢与腰、胯、肩分离,各走各劲。

第四,立身中正。

这是提高平衡能力,正确完成动作的前提。太极拳讲究“横平竖直”。竖起码就处处身体中正。横平就是两肩平、腰圈平、两 胯平。两者既相互矛盾,又互为其根,相需相用。演练时要认真做到顶头竖项,下颏内收;两肩平、腰圈平、两胯平。从头顶百会穴到脚心上下垂直对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太极拳平衡动作锦上添花。

部分内容文章通过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贵在分享,感恩支持!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练太极拳勤不一定能补拙

【头条】韩国几十名太极拳爱好者走进北京任明明太极拳培训中心!

这样的师父才是真正的明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