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无车是一番怎样的体验?因架空线入地的施工需要,史家胡同上个月实现了一个难能可贵的“无车日”。有居民心生感慨:“小朋友出来了,老邻居出来了,年轻人踢起了毽子,连小壁虎都出来凑热闹了。胡同里再没有人车抢道的步步惊心,人人脸上洋溢着轻松与平易。”遗憾的是,汽车时代,这样的“无车日”注定只能是偶一体验而已。

你的车为何停不进隔壁的机关大院里去?

数据显示,北京停车矛盾突出,居住车位失衡缺口高达129万个。着眼于潮汐特征,很多人提出了共享停车的建议。

理想状态下,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案。比如,东城区夜间的居民停车需要大概是13.4万个,而全区7.8万个基本停车位中,由于许多为各单位自有,夜间利用率仅为4成。倘若能够错时共享,燃眉之急显然可以被大大缓解。

但尴尬在于,共享停车叫好不叫座,落地中频繁遇阻。为啥?有价格因素,不少习惯了免费停车的居民,宁可见缝插针违规停到马路牙子上,也不愿掏钱共享;有安全考量,大多数单位车库电梯直通办公区,向社会开放,心里没底……总而言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你的车为何停不进隔壁的机关大院里去?

破解现实掣肘,是城市治理的高难之处,也恰是实现精细化目标的着力点。

就拿共享停车来说,难归难,但也不乏成功案例——建国门街道西总布胡同因地制宜利用一条断头路,规划出百余个停车位;朝阳门街道走出家门求合作,跟辖区写字楼物业磨出了适宜价格;海淀满庭芳园则用上了新技术,“智能车位锁+专门APP”让共享便捷又有序。

“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唯一的共通之处就是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去想办法,协调各方力量去求突破。

你的车为何停不进隔壁的机关大院里去?

有个流传已久的故事,一位设计师为花园修路时,先让大家在草坪上自由行走,他根据踩出的路铺上方砖,这就是最科学的设计。

于城市治理者而言,共享等先进理念落实效果不彰并不可怕,因为它起码“踩”出了一条通向更美好城市生活的小径。坦然而智慧地面对问题,以系统思维汇聚合力,以为民之心攻坚克难,我们就能不断提亮北京和谐宜居的鲜明底色。

来源:长安观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