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理念的教育创新项目

教育观察

教育,一个极具个性化的领域

深具挑战,才大有可为

我们是来自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16级学生,对STEAM教学创新怀抱兴趣,因暑期社会实习接触AST Space与悦町。本周四与周五,悦町家族的第二期主题夏令营“滑坡与雪崩”顺利开展。我们有幸以教育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此次观察涉及学生、教师、课堂设计等情况,就Connected Learning的三项基本原则Interests、Peer Culture、Academic展开。

就Connected Learning三要素展开的观察

Interests

Interests foster the drive to gain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Research has repeatedly shown that when the topic is personally interesting and relevant, learners achieve much higher-order learning outcomes. Connected learning views interests and passions that are developed in a social context as essential elements.

● 富有吸引力的情景设计

PBL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发挥了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情景的设计也对学习活动的开展效果存在影响。

“滑坡与雪崩”夏令营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中展开:在西藏拜访朋友的双胞胎天天和悦悦想要帮助灾害防治工程师扎西敦珠进行雪崩防护系统的建造,因此向参加夏令营的“小工程师们”求助。“小工程师们”收到信件后,从了解雪崩开始,与雪崩斗智斗勇,探索设计出合理的防护系统。学生置身于童真童趣的情景中,能更快地融入活动中,设身处地进行思考与设计。

孩子们正在勾画设计草图

● 动手也动脑

为了解决雪崩的问题,老师给孩子们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与时间,进行雪崩防护系统的设计与建造探索。他们分成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脑洞大开,从雪崩的特点出发,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勾画草图,并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模型搭建。在模型雏形形成后进行反复测试,发现问题并着手改进,直至做出性能最大化的作品。

牙签、木棍、厚棉布、挡板……孩子们用上所有符合设计思路的材料,从第一天结束时仅有简略阻挡效果的模型,到第二天考虑了分流、村庄等因素的防护系统,模型的“升级”也体现了他们的成长。

和老师一起探索雪崩的特点

Peer Culture

Connected learning thrives in a socially meaningful and knowledge-rich ecology of ongoing participation, self-expression and recognition. In their everyday exchanges with peers and friends, young people fluidly contribute, share and give feedback. Powered with possibilities made available by today’s social media, this peer culture can produce learning that’s engaging and powerful.

既有分工也有合作

“我们在这里设计一个栅栏吧!我把我的设计画在图上。” “好啊,我再拿几个小的木棒来吧。” “那我去研究一下村庄的结构吧。”分小组探索的形式,营造了团队合作的环境。如何实现从零散的知识、灵感变为可视的图纸,再到可以对抗雪崩的实体模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与制作模型?从一开始的各做各事到后来的协作与默契,他们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分工合作 制作模型

● 同伴间的互相学习

“你是怎么把防护栏做得这么好的?” “我们是这样做的……”在课程中,常常可以听见此类对话。不同孩子们掌握着不同知识,也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伴间的学习需要孩子们具备发现他人思维闪光点的能力。与此同时,在解释自己的思路与得到认可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自我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自信与成就感也随之产生。

“感谢他们这一组,我们这里的灵感是源于他们组的三角形稳定结构。”令人惊喜的是,在展示自己成果时,孩子们既对同伴的模型不吝称赞,也能感谢同伴在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同伴间的互相学习,不只是简单的吸收索取,而是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他人的思维方式,在学习的同时也给予他人自己的反馈。

“你是怎么做的?”

● 争执、协商与鼓励

当然,团队的形式不仅仅带来合作,也会产生争执,也会有摩擦和不愉快。但在项目式学习中,每一个团队拥有共同的目标,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原创模型的创作,他们逐渐明白了争吵并不能解决问题,也正是孩子特有的纯真可以让他们立刻心平气和地解释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甚至是适当的妥协来达成一致,完成整个团队的模型。

“时间快到了,我们做得完吗?” “别怕,我觉得我们可以完成。” “没关系,要不然第二次测试就不做了,我们直接准备第三次测试吧。” 不知不觉间,孩子们已经悄然凝聚成一个团结的队伍,互相支持、加油,互相安慰、鼓励,甚至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着的情况即使调整团队的对策,积极与同伴交流沟通,同心协力得出最佳的结论与策略。

这是项目式学习在营造同辈学习的氛围、增强团队粘合度上的魔力。短短的夏令营中,孩子们不仅在知识意义上,更是在社会意义上锻炼了自己的交往发展能力。

团队的力量

Academic

Connected learning recognizes the importance of academic success for intellectual growth and as an avenue toward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opportunity. When academic studies and institutions draw from and connect to young people’s peer culture, communities and interest-driven pursuits, learners flourish and realize their true potential.

● 知识的活用

课程需要一定学科知识基础的支撑。这样的课程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学科知识。

首先,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但需要有扎实的教育素养,对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涉猎多个相关学科知识。其次,在定义问题、提出创意、制作模型与改进提升等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学科背景基础,综合调动多方面知识。

夏令营的每一系列课程都采用信件的模式作为每一阶段的导入部分。在课前,学生们收到了老师的一封信件,了解课程的背景故事,并根据课程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利用课前时间进行充分的预习时间,为课程中需要调动的学科知识做好铺垫。在课堂上,学生根据老师老师的提示在没有专业工具的前提下制作30度和45度的斜坡,既有利用教室构造中的直角,将其分成两份、三份的,也有运用直角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制作的。在讨论中,不同年级的孩子们有不同的学科基础,因此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思路。

用量角器检验斜坡角度

● 在探索中学习

在运用PBL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学生解决问题大多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多方面学习方式。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慢慢“隐退”,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而教师仅在关键时刻起到“脚手架”的作用,改变了“教师做、学生看”的传统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为了解雪崩的成因,“小工程师们”用聚丙烯酸钠和水模拟干燥、潮湿的雪。通过在聚丙烯酸钠中不断加水并观察其形态变化,“小工程师们”感受到了雪中的水分与雪崩形成概率的新知识。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同的小组也迸发出不同的研究方法,有运用了定量法精确控制的小组,也出现了注重控制时间与效率的小组。

精确控制比例以探究雪崩成因

当然也还有许多观察到可以改善的地方,比如: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课程活动设计的知识起点需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再调控。

2.评价模式除模型效果检测之外,还可尝试加入组间互评环节。

3.在课程中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空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增加与学生交流的环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适当的引导。

4.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获取学生的反馈,有利于课程进一步调整与改善。

作者:

周钊颖 浙江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 2016级学生 悦町实习生

陈俏忆 浙江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 2016级学生 悦町实习生

参考文献:

Ito, Mizuko, Gutiérrez, Kris, Livingstone, Sonia, Penuel, Bill,Rhodes, Jean, Salen, Katie, Schor,Juliet, Sefton-Green, Julian and Watkins, S. Craig (2013) Connected learning: an agenda forresearch and design. Digital Media and Learning Research Hub, Irvine, CA, USA. ISBN 9780988725508.

对于教育创新的探索,还在路上,

欢迎关注教育的你们,与我们一同探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