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秦岭四宝”,最在太白山

点击上方

“眉县招商局”

可以订阅哦!

一提起“秦岭四宝”,人们便会联想到: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

其实,秦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人们熟知的“秦岭四宝”,只是秦岭森林中的四种国宝级的动物,也只能算得上是秦岭宝库边角上的“一丁点”小精灵、小宝贝而已!我们不妨就称其为狭义的“秦岭四宝”。

地球创造了无数地质奇观、地理奇迹和生态秘密。世界之名山大川,就是地球创造奇迹一种。放眼全球,俯瞰世界,多数世界大河被多国分享,一个国家很难完整拥有一条世界大河。

然而,上帝好像特别垂爱中华民族。大自然向中华民族馈赠了两条世界大河,还慷慨馈赠了一座伟大的山脉——秦岭,中华民族尊奉其为父亲山。秦岭位于中华版图的腹心地带,黄河与长江之间。将一座世界大山与两条世界大河安置在一起,这是地球创造的一个“奇迹组合”。也是全球最神奇的一个“地理组合”。

秦岭是“一山两河”腹心所在,蕴藏着无数中华宝藏。其中,水、森林、文脉、美景,可谓是秦岭“宝藏中的宝藏”,此四者合称“秦岭四宝”,也即是广义的“秦岭四宝”。太白山作为秦岭山脉的主峰,是中华父亲山的龙首,涵盖了新“秦岭四宝”的精华所在。

秦岭第一宝——水。秦岭是“绿色水库”,是黄河与长江的“中部水塔”,孕育了黄河三大支流(渭河、洛河、洮河);同时也孕育了长江三大支流(汉江、嘉陵江、岷江)。太白山作为秦岭山脉的主峰,长期以来被专家界定为中国南北分界岭,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具有“一脚踏南北,江河自分流之说。”太白山不仅是陕西关中西安、宝鸡、杨凌等城市生活用水的源头,同时还拥有陕西第一、中国第三的温泉资源,是名副其实的优质水源地。吸引了农夫山泉、西安交大氢活力等“大自然的搬运工”前来取水。

太白山大爷海

太白山漂流

温泉资源

红河谷

秦岭第二宝——森林,简称“林”。太白山以其巨大的高山落差,形成了独有的气候特点,在特有的气候环境下动植物带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在海拔620米—3511米的山地范围内,分布了地球上数千公里范围内才有的气候带、植物带和动物带,形成了包括3个植物带、7个植物亚带、15个植被群系在内的最完整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

森林植被自下而上有8个景观带:栓皮栎景观林带(海拔1300米以下)、锐齿栎景观林带(海拔1300--1800米)、辽东栎景观林带(海拔1800--2300米)、红桦景观林带(海拔2300--2600米)、牛皮桦景观林带(海拔2500--3000米)、巴山冷杉景观林带(海拔2800--3200米)、太白红杉景观林带(海拔3000--3500米)、高山灌丛草甸景观带(海拔3400米以上)。古诗云:“朝辞盛夏酷暑天,夜宿严冬伴雪眠。春花秋叶铺满路,四时原在一瞬间。”更有:“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寒,赤壁黄绿白兰紫,春夏秋冬难分辩。”的佳句。太白山具有非同一般的生物多样性,相对“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国罕见,世界鲜有。

栓皮栎林

栓皮栎林分布于太白山海拔1400m以下,该群系是秦岭北坡的地带性植被,也是秦岭植被分布带的基带。

锐齿栎林

锐齿栎林在北坡分布于海拔 1150~1900m,在太白山诸群系中是最优越的。该群系外貌整齐,夏季呈鲜绿色。

辽东栎林

辽东栎林主要分布于太白山北坡海拔1850~2400m间,上接红桦群系,下连锐齿栎群系,其分布范围正好处于太白山的最大降水区,辽东栎是太白山栎类植物中抗逆性较强的一个种群,加上它具有较强的萌生更新能力,使它成为太白山北坡的一个稳定的群系。

红桦林

红桦林分布于海拔2200~2700m的中高山地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寒温性针叶林带之间的过渡型植被,是垂直带上较稳定的群落。群落外貌整齐,层次分明,结构简单而清晰,夏季林冠层呈深绿色,树干为红色。

牛皮桦林

牛皮桦林分布于海拔2400~3100m之间,为落叶阔叶林中分布最高的一个类型,上接巴山冷杉林,下接红桦林。由于第四纪冰缘地貌普遍发育,古石海、石河到处可见,牛皮桦林大部分就是在这些“乱石滩”上发展起来的,一般生长不良、干矮、多弯曲。

亚高山灌丛草甸带

亚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于太白山海拔 3400~3770m 的亚高山地带。这里海拔高,气候寒冷,多雾,风力强劲,年降雨量750~800mm,砾石遍布。植物生长低矮,或呈匍匐状或密丛状,分枝多,叶子角质层厚。主要的植物群落为头花杜鹃灌丛和杯腺柳灌丛,在海拔较低处分布有绣线菊灌丛,除此,在一些地势平缓的地段有禾叶嵩草草甸和圆穗蓼草甸出现。

秦岭第三宝——文脉,简称“文”。 太白山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一座中华名山。夏商时称“物山”,周代称“太乙山”,至魏晋始称“太白山”。历代帝王对其封王加侯,文人墨客的足迹更是遍及太白山的山山岭岭,留下了大量赞美太白山景色的绝妙诗篇。自隋、唐以来,眉县汤峪便是关中著名的疗养旅游胜地, 先后建有凤泉宫、凤泉汤、唐子城等行宫。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等名人学士也曾多次登临太白山,吟诗作画,“太白泼墨山”便传说为李白历作诗之处,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人称“药王”,长年隐居太白山中,研究太白山中草药为民治病,太白山中至今还遗留有他采药走过的栈道的捣药的碓窝。而药王的传说故事,也在当地广为流传。

太白山是一座宗教名山,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记载,太白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一洞天(德元洞天),山上有按道教神仙谱系建立起来的庙宇建筑群,即所 谓“十里一寺,五里一庙”,如太白庙、文公庙、南天门、药王殿、老君庙、拔仙台、玉皇庙、三官殿、菩萨大殿等。太白山也是一座佛教禅林,其代表寺院就是山上的平安寺和黑河峪口的仙游寺等。这些庙宇中的神像、雕刻、壁画、碑碣、楹联等,也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观赏价值。也都会成为太白山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由于历史的原因,道、佛、儒三教在太白山相融相通。拔仙台曾建有一座三圣殿(三圣老,指老子、孔子、佛祖释迦牟尼),门上的楹联开宗明义。上联是“植松树栽桃李树栋梁九州昌盛万木荣”:下联是“想忠恕念慈悲思感应三教同源一心境”。这在全国其他宗教名山是很少见的。

山上寺庙建筑风格迥异,既有明清古建,又有当代修复的仿古建筑和民居形式,规模较小,有的年久失修,残破败落。一些庙宇还保存有许多楹联、匾牌、画像等,是研究太白山宗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还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神话故事、传说典故、传统庙会、民间艺术、名优特产等社会文化。

太白山不仅有独特的自然文化,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唐宋以来,有数十位古今名人学士曾慕名游览太白山,留下100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登太白山》诗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攀登。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随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明末清初,关中大儒李雪木曾长期隐居太白山下,写出了《槲叶集》。近代,国民党元老于佑任上太白山,写出了《太白山纪游歌》,盛赞太白山美景。

唐诗人杜甫有“犹瞻太白雪,喜谴武则大”之比喻。柳宗元的《大白山伺记》写道:“雍州五南界于粱,其山日太白,其地恒寒,冰雪之积未淌已也”;元代朱锋《太白山》诗中有“雪花点翠屏,?秋风吹了起”之诗句;元《一统志》中载:“山(太白山)极高,上恒积雪,望之浩然”;明代王听《三才图会》中,对太白山的终年积雪的描绘是:“山颠常有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

太白山以自身雄奇、高危、清寒、神秘多彩的身姿和文人骚客写下的许多咏太白山的诗篇及现存的历史文物和众多的遗址还有与太白山有关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是太白摄人心魄的魅力所在,证明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蕴含的文化精神。

秦岭第四宝——美景,简称“景”。大秦岭,中国芯。秦岭美景,举世无双!太白山更是全方位、多角度地诠释了大秦岭的美。

拔仙绝顶,又名拔仙台,海拔3771.2米,雄踞于秦岭群峰之上,为太白山绝顶,恰似一个不规则三角形锥体,孤高峥嵘,参天入云,三面陡峭,雄险无比,台顶宽阔平坦,向西南倾斜,西宽东窄,面积约8.4公顷。台上有封神台、雷神殿,登顶远眺,顿有"一览众山小"之感。早观 日出,晚看夕阳,流光溢彩,霞光万丈,令人心旷神怡。

▲千年冰洞。在大爷海东侧崖壁上,有一"千年不融之冰洞"。洞内常年有冰,寒气逼人,好像一个"天然冰库"。许多游人到此,必攀崖进洞,冰柱、冰台、冰塔,琳琅满目,景象万千。游客多以取山巅之冰为一大乐事,有的还带到山下,竞相炫耀。

▲天池明珠。在太白山海拔3000米以上有6个高山湖泊,系冰川遗迹之冰斗湖、冰碛湖、冰蚀湖,湖面平静,碧波荡漾,清澈凛冽,洁净无杂,印月映日,呈串珠状排列于拔仙台南北,被誉为"高山明珠"、"太白天池"。湖边常有白顶溪鸲小鸟,飞行敏捷,鸣声啾啾,见人不惧,飞临水面,衔取湖中草叶,人称"净池鸟"、"净水童子"。

▲冰川奇石。在海拔3300米以上,有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角峰、刃脊、槽谷、石海、石河、石环、石玫瑰、冻融岩柱等,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如禽若兽,似人若仙,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

▲云海。太白山千峰竟秀,万壑藏云,中高山地带常见云海霭雾,尤以平安云海最为壮观。平安寺周围,峡谷深幽,峰峦叠嶂,云雾翻腾,四野弥漫,峰如海岛,岭似飞舟,时隐时现,变幻无穷,景象万千,身临其境,有飘飘欲仙之感。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您来眉县投资兴业 共谋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