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蒋校长

自从莫迪上台后,印度政府的对华态度很难用“友善”一词来定义,而印度当前选择和中国缓和关系,更多是一种巨大压力下的权宜之计。

前不久的12日,印度“The Print”网站发布报道称:据印度官方消息人士透露,由于财政限制,陆军已决定停止招募新兵以组建针对中国的山地打击军(MSC)。

印度为何要停止这个计划,难道仅是因为财政问题吗?

要知道,就在近期,印度可谓是频频出手,不管是价值20亿美元的美国反潜直升机合同;还是价值55亿美元的俄罗斯S-400合同,无不证明印度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依旧可以“不差钱”。

所以,以财政限制为借口,冻结针对中国的山地打击军计划,明显有些说不过去。只要印度下定决心,那么完全可以通过削减部分军购合同等手段完成这一计划。

事实上,当上述消息传出后,印度国内便有不满声音指出:“莫迪已经向中国屈服”。

那么,莫迪真的向中国屈服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其实,我们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印度政府会这么做,根本就是不得已而为之。

首先,印度为美国当马前卒的好处已经没了。

众所周知,自从莫迪胜选后,印度政府的对华态度,便很难用“友善”一词来定义。

对外,一面跟美日澳等国勾勾搭搭,合力围堵中国;一面跟越南合作,插手中国南海相关事务。

对内,屡屡对中国商品挥舞贸易制裁大棒,并纵容“反华思潮”不断升温。

毫不夸张的说,在奥巴马时期,除了日本、菲律宾和澳大利亚外,印度就是帮美国围堵中国最积极的那个“马前卒”。

当然,印度会如此积极,并非没有原因。

除了长期对中国抱有敌意,想要借力美日等国对付中国的原因外,还有另外两个原因,同样非常重要。

想必大家都知道,力推“印度制造”,乃是莫迪执政后,为振兴印度经济而实施的重要举措。

而制造业想要蓬勃发展,充足的能源供应和开放的外部市场,乃是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

按理来说,这两大要素对印度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但印度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他总能把“好事”变成“坏事”。

虽然印度本身不是能源大国,但由于距离中东和中亚这两个盛产能源的地区非常近,所以单论从外部获取能源的难度,印度要比咱们小的多。

但,因为长期敌视巴基斯坦,导致印度无法通过陆路获取来自中亚的能源,而只能通过海路获取来自中东的能源。

如此一来,无异于主动将自己的能源安全,拱手让给了拥有强大海军的美国。

至于开放的外部市场问题,则更加不可思议。

1995年,印度正式加入WTO,远比中国还早。

除此之外,更让中国垂涎三尺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出于拉拢印度的考虑,美国跟印度签署了普惠制协议。

按照该协议,印度所生产的众多产品,可以在“免征关税”的优厚待遇下进入美国市场。

1992年,随着苏联解体,失去利用价值的印度,立刻就被美国找理由踢出了普惠制协议。

直到2005年,眼见中国开始露出崛起的苗头,出于制衡中国的需要,印度才再次被纳入该协议。后来,奥巴马又将印度的资格延期至2017年。

可惜,在如此优渥的条件下,“印度制造”却是迟迟打不开局面,这着实让人不可理解。另外,在享受优惠待遇的同时,印度政府还对“美国制造”各种打压。堪称“作死小能手”。

例如,印度对美国制造的汽车(包括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征收60%-70%的关税,对进口橡胶征收70%的关税,对某些美国制造的农产品征收50%-113%的关税,对美制酒精饮料征收150%的关税,对某些纺织品征收300%的关税。

上述情形的长期存在,所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美国国内几乎一边倒希望政府废除跟印度的普惠制协议。

很显然,在能源安全和外部市场这两大“印度制造”腾飞的关键要素,尽皆被美国所掌控的情况下,只要莫迪还想实现他的“印度制造”强国梦,那么就只能替美国当“马前卒”。

可是,随着特朗普上台,印度悲剧了。

在能源问题上,美国直接打脸印度。一句话:只要敢买伊朗石油,美国就敢制裁印度。

在贸易问题上,面对特朗普政府奉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印度同样受到了严重冲击。

不仅钢铝等输美商品被征收高额关税,由于美印在经贸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美国更是决定不再续签普惠制协议。

就这样,“印度制造”的春天还没来,便直接陷入了寒冬。

没有了好处,印度自然不愿再充当美国的“马前卒”。

其次,美国当下对印度核心利益的威胁,已经超过了中国。

一直以来,在印度眼里,印度洋就是其后花园,就是其最核心的利益,容不得别人染指。

但是,随着特朗普提出将围堵中国的“亚太战略”变更为“印太战略”,印度立马傻眼。

什么叫“引火烧身”?毫无疑问这就是!

要知道,一旦美国的“印太战略“付诸实施,也就意味着美国的航母编队,及其盟友的战舰,未来会经常出现在印度洋。久而久之,必然会严重削弱印度对印度洋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这显然不是印度想要的。

而证明这一点的最有力证据,就是今年6月初,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莫迪一再强调,印方不认为印度洋地区归属于一个战略或一个拥有有限成员的俱乐部。

试问,这不是公开叫板美国的“印太战略”又是什么?

当然,美国也不是好惹的。

在随后的日子里,美国开始不断向印度施压。

就拿近期要求印度不得购买产自伊朗的石油,以及不得购买俄罗斯S-400两件事来说,那就是粗暴干涉印度内政。

一旦印度顶不住压力选择认怂,其国运也就差不多完蛋了,毕竟,一个任凭别人摆布的“棋子”,国运的兴衰,注定也轮不到自己做主。

而印度想要赢得这场命运之争,单靠自己的力量肯定不行。

传统盟友俄罗斯?

显然也不行。

事实上,明眼人都清楚,俄罗斯近些年来,之所以能在跟美国的对抗中不落下风,正是因为其背后有中国。

换句话说,跟中国缓和关系,乃是印度赢得当下这场命运之争的唯一选择。

而想要缓和跟中国的关系,那个针对中国的山地打击军计划就必须被冻结,否则在感受不到善意的情况,中国绝对不会为印度提供一丝一毫的帮助。

分析至此,我们不难看出,印度当下选择跟中国缓和关系,更多是一种巨大压力下的权宜之计。这种改变其实并不稳固,一旦特朗普下台,或者美国的相应战略发生了改变,中印关系会出现反复,绝对大有可能。

有网友或许要问:“既然如此,咱们为何不趁机狠狠给印度一刀,让其永无翻身的机会?”。

在我看来,这种想法当真要不得。

印度现在之所以愿意跟中国缓和关系,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认定中国不会落井下石,他还有机会成为掌控自己命运的“棋手”。如果咱们逼迫太甚,让印度的这一认知陡然破碎,那么可以预见,印度很快就会选择“带枪投奔美国”。

到了那时,头疼的将不再是美国,而是咱们。

所以,对于印度,咱们接下来必须做好两手准备。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印度愿以此为开端,真心建设中印关系的新篇章,那么我们竭诚欢迎;反之,如果印度只想找个顶雷的冤大头,那么对不起,就算不落井下石,中国也会用堂堂正正的强大实力,让印度明白什么叫“后悔”!

- 全文完 -

我们建群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