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0日,第四届东方骨科大会(OCO) 暨第二届京沪骨科峰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共同主办,《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及《国际骨科学杂志》共同协办。

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张长青教授主持。

大会主席、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姜建元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本届大会秉承了“创新、引领、合作、奋进”的学术精神,聚焦骨科领域的临床热点和学术焦点,力邀多位来自Mayo的骨科核心团队成员,还有国际学术精英们不远万里来传经送宝,相信他们能为东方会提供西方视角。本次大会特设 “院士论坛”和“大师讲坛”,邀请到了国内外德高望重的多位院士、老前辈,传道、授业、解惑,带领大家登高望远,领略骨科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随后,美国梅奥医学中心骨科主任 Michael J Yaszemski 教授,第二届京沪骨科峰会共同主席、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教授,上海市医学会会长徐建光教授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大会现场还播放了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张英泽院士的视频寄语。

简短的开幕式后,学术会议正式开始。

在院士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戴尅戎院士以《人文精神贯穿医学始终》为题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戴院士表示,医学是通过科学或技术手段处理人体各种疾病的学科,是直接面对人的科学,因此比其他科学更强调人文关怀。“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所谓医学人文关怀,就是在医护过程中,以人道精神对待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与尊严。遗憾的是,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文科学,尤其是医学人文被边缘化,从而加剧了医患矛盾。

戴院士认为,科学技术无法孤立地对人的问题作出决定,医学人文的出发点是人,为了人而研究病,核心是“以人为本”。医学人文教育应当贯穿于学医、行医的始终。医生的临床决策,需要从科学和人文两个角度去考虑。行医的全程都是人性和情感的表达,人文精神是医学真正的灵魂。

接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则以《精准医学?》为主题,语重心长地与大家分享了关于精准医学的思考。

邱院士指出,精准医学这个名词源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提出的“精准医学计划”。实际上,“精准医学”并不是新鲜事物,医学的发展就是从盲目逐步走向精准的。精准医学是否足够精准?目前尚存在争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通过精准医疗,有30%~50%的病人能找到突变基因,3%~13%可以找到精准靶向药物,其中30%有效,1.5%的肿瘤病人有效。导致精准医学不够精准的原因很多,如肿瘤异质性、肿瘤细胞耐药性、癌变细胞具有驱动突变、精准靶向治疗只能抑制部分信号通路等。此外,精准医学也存在着多方面问题,如巨额医疗费用、诊断准确率偏低、遗传信息安全隐患等。因此,基于临床经验的个体化治疗仍不能放弃。精准是手段,但医学≠医疗,医疗才是目的。

院士论坛之后是大师论坛,Bernard F. Morrey教授、侯树勋教授、曾炳芳教授、王岩教授、田伟教授、姜保国教授、姜建元教授分别带来主题为“怎样打造一个强势骨科并久居巅峰?”“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及相关问题”“肢体修复重建面面观”“未来已来,骨科医师如何面对”“骨科三维时代机器人的关键作用”“交通发展与大众健康”“上海骨科医疗纠纷剖析”等精彩学术讲座。

订阅20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