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愉享中医】,关注生命健康!本号所发方剂以上世纪90年代以前出版的医著为主。文中方剂仅限于学术交流,患者应在中医大夫或中药师指导下加减使用,切勿自行套方,免出意外。

郑魁山针灸临证经验:“八法”在针灸治疗上的应用之——清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温者清之。”《针灸大全》说:“有热则清之。”就是病邪化热,耗伤津液,应用清法清热养阴的治疗法则。《灵枢.经脉》说:“热则疾之。”《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即慢进、急退)。”就是针灸以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的方法。

(1)清热开窍 取百会、人中、承浆、十宣,用点刺法出血,主治中风窍闭,中暑昏迷,小儿惊厥,热极神昏,癫痫,脏躁等症。如疯狂、脏躁,症见精神失常、哭笑打骂、不识亲疏时,取内关、合谷,用赤凤摇头法;人中、承浆、百会、巨阙、中脘、丰隆、太冲,用凉泻法。留针20~30分钟,使其产生凉感,以熄风降痰,清热开窍。

(2)清热养阴 取尺泽、委中,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排其血中毒热,主治霍乱腹痛、上吐下泻之急症。如呕吐不止,取内关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能清热止吐;如吐泻之后,津液耗损,正气大亏,出现脉细无力的脱证,取气海、神阙,灸20~30分钟;中脘、天枢、足三里用补法,以疏导气机,回阳救阴。

(3)清热解毒 取风池、大椎、颊车、翳风、合谷,用凉泻法,使其产生凉感,留针20~30分钟;少商、商阳用点刺法出血,主治痄腮(腮腺炎)、咽喉肿痛、口唇生疮等温毒积热证。如项后发际疮疖(毛囊炎),取大椎、身柱、灵台、筋编、脊中、命门、腰阳关、腰俞,用丛针扬刺法,使之出血。

注意事项:体质虚弱、大便溏泻的虚寒证,不可用清法。

病案举例

郑魁山针灸临证经验:“八法”在针灸治疗上的应用之——清法

①清热化湿治黄疸: 1943 年3月15日,在北京北新桥出诊,遇一朱某,男,42岁,患黄疸病已半年,因家贫无钱住院治疗。检查时,全身皮肤和巩膜黄染,被褥也被染黄,布面有黄色颗粒,扫在地上似黄沙,卧床呻吟,发热,口苦,不思饮食,消瘦,腹部胀满,舌苔黄腻,脉弦数。辨证系感受湿热,内蕴肝胆,采用清热化湿、疏肝利胆之法。针期门、日月、中脘、阳陵泉,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腹部和下肢,留针20分钟。第2天身热即退,黄色减轻,口已不渴、不苦。又按上述方法连续针治5次,精神好转,饮食增加,皮肤黄色消退。

郑魁山针灸临证经验:“八法”在针灸治疗上的应用之——清法

②透脊凉法退高热: 1972 年3月12日,在成县医院会诊一徐某,女,3岁,患儿因麻疹后发热咳嗽2天而入院,入院后诊断为“病毒性肺炎”,用抗生素治疗1周未见好转,体温一直在39°C以上。会诊当日患儿病情恶化,出现心衰症候,抢救后虽有缓解,但仍未脱离危险。诊时神志不清,昏睡露睛,呼吸困难,口鼻周围发青,面色晄白,对外界无反应,用鼻饲进食及氧气吸入,一天内泻下水样及不消化食物7~8次,腹胀如鼓,舌苔薄白、质红,唇干,无涕泪,脉浮数无力。辨证系温邪人肺,热灼伤津,采用清热肃肺、扶正育阴之法。针大椎,用透脊凉法,左手食指押在穴位上方,右手持针向第1胸椎棘突上缘斜刺5分,得气后撤去押手,捻提守气,使凉感传到腰骶部。不留针,身柱、肺俞、人中、少商,点刺出血。针后1小时,体温降至38°C,神志清醒,呼吸转平稳,病情好转。第2天复诊,体温已降至37.5°C,精神好转,未再腹泻,已撒去鼻饲及吸氧,舌苔薄白而润,脉稍数。又采用清肺养阴之法,针大椎、身柱、肺俞、鱼际,用凉泻法,不留针。14日再诊时,患儿已基本恢复正常,体温37°C,因时有咳嗽,再针大椎、陶道、肺俞、列缺,用提插的平补平泻法,不留针。治疗后第2天患儿就出院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