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以为历史是沉寂的,但当尘封千年的国宝“开口说话”,每一句都足以惊艳时光。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来了,首播就在今晚!这一季,来自战国至秦汉时期的25件文物一一登场,等你pick。从过去到现在,他们沉浮千年,浅言初生;从现在回到过去,你只需接着往下看!

或亲历过无数次沙场征战,

用凯旋或落败记录王朝的更迭;

或看遍了盛世繁华,

在数不清的觥筹交错间完成使命;

或默默无闻,承载文明血脉,

保守相爱誓言,点亮漫长的夜。

每一件文物,都以自己的丈量方式,

标记出中华文明在历史时空中走过的痕迹。

保藏在文物里的中国,因而如此古老又如此鲜活。

「1」

鹰顶金冠饰

这顶金冠,草原之王的威严与荣光,展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曾经,金冠的主人是我们强大而蛮横的对手,长城两侧,且战且和。直到东汉,南匈奴入塞,多年的对手终成一家。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

你好!我的对手!

「2」

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

这件铜壶,用嵌错法记录了战国时代贵族生活中的情境。此刻,壶中无一滴酒,却盛满一个令人迷醉的时代。两千年的时光,是一片沧海。征战的厮杀与欢宴的音乐都隐匿不见,壶身上的桑田,茂密如初。

壶身静默,却非无声。

「3」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共有64件,另有楚王所送的镈钟一件。除镈钟以外,每件钟均标识有两个不同的音名。也许你还没有欣赏过单枚编钟发出的声音,1986年湖北省博物馆、中国唱片总公司联合采录“曾侯乙编钟原声”,八音克谐,天相夺伦,神人以合。那是——

中国之声!

「4」

木雕双头镇墓兽

它叫镇墓兽,曾被放在墓穴中,用来保护墓主人的“安全”。四只麋鹿角向外生长,预示生命的开始。诞生在楚国大地,一呼一吸间,镇墓兽已存在千年,以木头和动物的角质对抗时间的销蚀,依然完好——

与天空并肩,和星辰同行。

「5」

人物御龙帛画

这幅人物御龙帛画,作于战国时代,是丧葬中使用的“引魂幡”,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帛画。华盖高擎,代表墓主人正游走于天空;一条鲤鱼引领着航程;墓主人驾驭巨龙,而龙正是可以穿行于人间与仙界的接引神兽。事死如事生——这样的生死观影响了中国的后世千年。

生死之间,御龙而行。

「6」

跪射俑

1974年,深埋在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赫然面世。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东端的阵型前锋出土了160尊跪射俑,他们头挽发髻、身披铠甲,持握弓箭的双手置于腰间,眼睛注视正前方,面容铁一般冷静。抵御住时间腐朽万物的力量,战士们还在等待号令——

随时准备重返战场。

「7」

战国商鞅方升

升,既是容量单位,又是测量粮食的器具。标准、统一、天下,这些关乎中国历史走向的决定性瞬间,就铭刻在它的身上。统一的方升,意味着统一的法度,生活在辽阔土地上的华夏先民,才会对一个泱泱大国有了统一的认识。一个国家的升,

有了天下的度量。

「8」

秦始皇陵铜车马

1980年冬天,在临潼秦始皇陵封土的西侧,一号铜车马出土,高152厘米,长225厘米,以青铜铸造,马身佩戴金银装饰的配件,局部施以彩绘,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所发现礼制最高、形象最完整的古代车马。不计工本地用金属代替真实原型,诉说了始皇帝的勃勃野心:

背倚死亡,图谋远方。

「9」

里耶秦简

在正史中,对秦朝行政制度和社会生活的记载不足千字。而里耶秦简,用近20万字描绘了三万七千多个“从前”,复活了一个时代的生命气息。那时的小吏与平民,仍存于尺牍,可以阅读,可以理解,可以想象。尺牍之间,闪过那些:

被秦时明月照耀过的生与时。

「10」

丝缕玉衣

南越国,虽远在岭南,却和中原地区对玉的追逐一样浓烈。喝酒的玉杯,装饰的玉佩,还有护体聚魂的玉衣……即使身为王,也会在时间里湮没。可有了玉,便多了一点能与时间并肩的力量:

有玉而安。

「11」

霍去病墓石刻

这匹隐在石头中的骏马,作势跃起。纪念和陪伴着,中国历史上的少年将军霍去病。他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六天转战匈奴五部落,令帐外四万兵卒八千乱兵,归顺大汉。23岁英年早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言犹在耳。石不朽——

磐石之志永存。

「12」

五星出东方锦护臂

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尼雅遗址发现大量织物。1号墓地8号墓中的男性贵族周身穿戴华贵的服饰,右臂旁的一枚方形护臂引人注目。汉风西传,这件护臂或许是中原王朝给精绝古国的馈赠,织锦的纹样间自右及左横列八个篆体文字: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13」

四神纹玉铺首

铺(pū)首衔环常用作大门上的门环,但这件绝无仅有。玉石,大地的精华,当雕刻者把天上的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雕刻在这块玉石上的时候,玉石又秉承了天象。也许汉人把它想象成天空之门的铺首,即使在眼前,我们也需要仰望——

四神傲游的天际。

「14」

熹平石经

东汉熹(xī)平石经,现今留存最早的官方定本石经,在中国学术史和书法史上都堪称鸿篇巨制。双面刻字,一共46块,内容为儒家七部经典,二十多万字,史无前例。它召唤着历代有心人,将残片从各处找寻。如今,已集到八千多个熹平石经文字。一片一块,一字一句——

等待破碎后的重聚。

「15」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孔子见老子,汉代画像石的常见题材。衣袖中伸出大雁头的人像正是孔子。大雁是孔子送给老子的见面礼。手拄拐杖、面向孔子的是老子。孔子和老子,儒家和道家,他们的哲思就像两条河流,交汇,奔腾,也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他们的相遇,就是你与世界的相遇,也是——

你与自己的相遇。

「16」

长信宫灯

一位西汉宫廷女子,眉眼细长,脸型圆润,头上佩戴巾帼,身穿曲裾深衣,跣足而坐。她为灯而生,两手持握灯盏,向前投射光亮,身体是烟尘的容器。两千余年,她未曾挪动一步,却从西汉启程,带来遥远的一束光明。看见这盏灯——

仿佛看见被它照亮的时代。

「17」

素纱单衣

马王堆汉墓,一座汉代文化的宝藏。1972年至1974年,这里一共出土了数百件汉代丝织品和衣物。最令研究人员感到惊叹的,就是素纱单衣了。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年后,依旧如蝉翼般轻透,仅重49克,不到一两。这些丝,穿梭着经纬,也织就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气质:

自由浪漫。

「18」

二十八宿圆盘圭表

二十八星宿如同撒在天空的坐标,不均匀划分周天365度。可测量天体的赤道经度,记录日、月、五大行星的位置变化。漆木圆盘边沿,刻有星宿名称和距度。另一圆盘,盘面标示北斗七星,边沿一圈365个小孔。两盘正中钻同心圆孔。日复一日,先民仰头观天,低头思量。木已腐朽,漆皮残存。时空——

仍在漫天繁星中延伸。

「19」

狸猫纹漆食盘

前爪稳稳落地,保持绝对的安静。两只耳朵竖起,进入警戒状态。尾巴高高翘起,预示尚未驯服的野性。猫的出现,在汉之前不多见。漆盘上,只有三个字,君幸食。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吃好喝好”。君幸食,我们也愿用同样的话送给你:

祝你每天都吃得开心吃得舒坦。

「20」

算筹

算筹多用竹子制成,掌握了以十进制为基础的记数和运算规则,当时可以解决土地开垦、粮食置换、徭役安排等实际需求。像文字那样,不曾中断,十进制也无处不在。如今日常如买菜,高端像经济调控,离不了你以为高冷的数学。正所谓: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1」

错金铜博山炉

两千年前的猎捕场景被定格在了这只香炉上,错金铜博山炉,中山靖王的心爱之物。汉代无名工匠将山的神秘借以3D思维表达,一柱青烟连接两千年后的观者:时间精密地计算着生命起灭的轨迹,烟云计算着万物呈现的声、色、形。计算着从这头到那头:

一念的距离。

「22」

长毋相忘银带钩

这枚银带钩,像兵符一样,自中间一分为二,两个半扇的内壁分别以阴阳文刻有“⻓毋相忘”四字。出土于⻄汉江都王刘非的第十二号陪葬墓。主人是他的妃子淳于婴儿。公元后的两千零九年,我们发现了安全地隐在钩身之间的动人情话。看来,这誓言不想昭告天下,是只属于一对眷侣的情真意切。

愿得一人心,永世不相离。

「23」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一只犀牛从陕西走来,抖落身上的尘土,昂首望向前方。它喝醉过,但现在清醒,它叫犀尊,是一只酒壶。繁复的工艺,恒久的材料,凝固人与自然的默契。百态丛生的真实动物,聚集一堂,揽括生命美好。过客来来往往,相视一笑:

心有灵犀一点通。

「24」

击鼓说唱俑

“眼睛如同弯月,笑容蓄满一池秋水,两颗凸出的苹果肌,仿佛熟透的冬枣,构成我可爱的面容。我是东汉时期、四川盆地的说唱艺人。左手持鼓,右手握棒,我正要发力,逗翻场上所有观众。我是活在市井的民族精神,是高贵的隐士,如果你看到我开怀大笑,那是因为,我很严肃。”

你的“巴适”,我的职责。

「25」

铜奔马

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这匹马的造型都堪称完美,身形匀称,姿态矫健,似乎迸发出浑身力量,却又显得闲庭信步。卸下鞍辔的羁绊,摆脱骑手的控御,它重归自由。汉武帝撰文赞颂天马足踩浮云,出入仙凡两界与飞龙一起游戏,淌下血色汗滴。天马傲首行空,一如人类的想象神游万仞,即使没有羽翅——

也能飞驰如光电,平步于天际。

内容来源/《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组

关于《如果国宝会说话》

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跨越八千年,足迹遍布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五十余处考古遗址,以100件国宝述说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第一季时间为新石器时代到战国;第二季从战国到秦汉;第三季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唐五代宋辽金夏;第四季为元明清。每季25集,每集5分钟,第一季已倾情播出,第二季正新鲜献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