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河南省的地图,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河南省下辖的下级行政单位里,济源市面积非常小,它却能和其他面积颇大的地级市一样单独成市呢,为什么?

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古代历史中出现最频繁的“中原”二字,大多指的就是河南地区。

河南省面积约为16.7万平方千米,和南方省份江西省的面积差不多,但是若论起历史来,就不是江西省所能比拟的了。

在我国漫长的古代历史中,河南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说我国历史底蕴最厚重的省份,非河南莫属。

河南拥有我国八大古都中的四个,洛阳为十三朝古都,开封为八朝古都,安阳为七朝古都,郑州为夏商两朝古都。另外南阳、许昌、商丘、濮阳等都做过古都。

不论从古都数量,还是建都的朝代,还是作为古都持续的时间上来看,河南都是当之无愧的NO.1。

河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是位于南阳盆地的南阳市,面积约2.66万平方千米。如果去掉西部地区和内蒙、东北地区那些面积特大的地级市,在中东部地区的地级市里面,南阳市是可以排到前几位的。而且南阳市是河南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超过一千万,是地广人多型的。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黄河以北,焦作市以西,洛阳市以北,和山西省运城市、晋城市接壤。面积约1931平方千米,人口约70万。济源市面积和北京市延庆区差不多大,但是和南阳市相比就差得远了,南阳市是它的十几倍。

如果从行政级别上来看,济源市和河南省其他17个地级市是有区别的。它是县级市,但它又是河南省最特殊的一个,归省直接管辖,按地级市的标准进行配置的。也就是说它属于不是地级市的地级市。

济源市为何会如此特殊呢?

济源虽小,却历史悠久,曾为夏朝都城,隋朝开始置县。人们都很熟悉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的王屋山。

济源北依太行山,西靠王屋山,南临黄河,两面环山一面临水。北上可通山西,西去入关中平原,东去可进华北,南下直达中原,水陆交通要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严峻,沿海沿边的工业都迁回内地,也就是人们所知的“三线”建设。济源因为有如此有利的地理位置条件,就成了众多三线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员。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531工程建设落户济源,这可是当时国内最大,占地最广,参与人员最多的国防工业之一。还有当时的济源机场,焦枝铁路等建设。

几十万工人及家属汇聚济源,给管理带来不小的难度。为了方便管理,建立地市级机构---济源工区,并配备了一整套的管理机构。济源县归工区管辖。

1977年,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济源工区撤销,济源县归新乡地区,后来又划归焦作市。

1988年,撤县,建计划单列市,由焦作代管。

2005年,济源市升为省辖市。

上世纪三线建设时期的济源工区虽然后来撤销了,但是已经建好的工业体系和企业就留下来了。中原特钢就是转型后的企业之一。有了工业,济源又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济源迎来快速发展期。

虽然济源面积不大,人口也少,但是经济发展却在河南省是排前几名的。2009年人均GDP曾经超过郑州,排名省内第一。

2016年,济源市人均GDP七万多,仅次于省会郑州。在2016年中国制造业500强,河南12家企业入榜,其中有4家是济源的(豫光集团、河南济钢、济源金利、万洋集团),占全省的1/3。

黄河小浪底,不但有发电站,而且也是国家AAAA级的景区,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也是不可忽视的。

另外济源也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是山西联通外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济源拥有众多优势,经济发展得如此强劲,难怪在河南省内会有如此特殊的地位。济源能够成为河南最小的“地级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