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些,再快些!

新年伊始,2018年山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骆惠宁作重要讲话,楼阳生作具体安排。这是对20171218-2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响应。单从响应的速度上,我认为还能再快一些。

同比中部六省,湖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的第3天,即响应召开;河南、湖北同步在第5天响应;江西在第6天,安徽在第7天的1227日响应召开。河北暂无动静。

在体量不对等的时候,体现的是“大鱼吃小鱼”,而在均势发展时代,竞争演变为“快鱼吃慢鱼”。全省工作会议是对新的一年经济工作的整体部署,早响应、早安排、早出发,就有可能早一点到达目的地。时间永远是地球上最稀缺的资源,与时间赛跑,我们希冀山西的工作快些,再快些,跑在时间的前面。

◎过去5年,山西经历了一场波澜不惊的革命

会议对山西过去五年有个总体判断,“山西经济由断崖式下滑,到稳步向好,再到由‘疲’转‘兴’,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经历了一场波澜不惊的革命。”这场革命结束在2017年,目前从态势上来看,至少可以从六个方面做出论断:

经济增长进入合理区间;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发展动能加快转变;民生保障全面提升;生态环保倒逼开始发力;风险防控成效显著。

最为显著的是山西的GDP2017年开始止跌回升,前三季度,山西同比增长7.2%,成为自2014年一季度以来,14个季度后,经济增长首超全国平均水平。从经济结构上看,服务业更是占到了53%的半壁江山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占比11.7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2%,高于第二产业16.7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这一连串的变化,就是山西经济由“疲”到转“兴”的迹象,加上政治生态上的从“乱”到“治”,最高领导人访晋,“国发42号文”出台。过去的一年,山西的确经历重要的转折年。应该说,这场波澜不惊的“革命”,将山西从政治经济上实现了“软着陆”。

◎鏖战2018,山西再出发

但山西的终极目标是破壁资源转型,从时间上看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从实现程度上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认清形势,分解目标计划,一步一步走下去。2018年,无疑是至为关键的一年。

2018年,对山西来说,重叠出三个时间节点:它是“十九大”之后的开局之年,新时代的山西从这一年定调起跑;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过去的山西40年为当今留下什么样的经验,如何启示山西未来的新征程;它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这意味着山西的“兜底”工作,还需攻坚克难,开发区创新和老区脱贫工作共同谱写新篇章。

这三个时间节点,共同聚焦在山西的2018年,注定山西的2018年要经历一场鏖战!“鏖战”者,说文解意,一是时间长,正常的每周40小时制可能完不成任务了,也许会变成“996”(早99一周工作6天),更可能是“247”(24小时*7天);二是烈度大,波及的层面广,是以经济工作入手的,涉及人事、财政、司法、安全、民政、科技文卫、农林水牧城市建设等等等方方面面的协同作战,共同推进。

山西再出发,山西之转型,也一定是以“经济”为支点和路径的全要素全方位转型。

“破壁人”是科幻作家刘慈欣(山西阳泉人)在其小说《三体》里提到的概念,是针对“面壁计划”执行人的破解者角色。本文引申为寻找山西转型的突围口。

◎新时代下的山西角色

角色认知,就是定性定位,是山西在中部六省甚至全国的“坐标”展示,是供外部所识别的山西之“标签”。

山西2018年经济工作,确定目标有三:“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是目标,也是角色,奋斗成之为山西新“标签”。

“示范区”说的是山西未来的产业体系。其要求和标准是:一产要坚持特色化、精细化、功能化方向,二产要全面优化升级,三产要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平客公众号智库分析,目前山西还是要借“新兴产业”破壁,“一煤独大”辩证来说,不是煤的问题,而是“非煤”产业太弱太小的问题,不能一直鞭笞“煤”,而是将制造业服务业加速融合,发展壮大“非煤”产业,让“非煤”的个头和体量追赶上来。如此,这也才是破解山西转型的结构性矛盾所在。

如果说“示范区”的壮大“非煤”产业是从外部为山西转型动手术,那“排头兵”的能源革命,就是从“煤”内部捅了一刀。做能源革命的“排头兵”,就是从根本上提高能源供给体系质量,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进煤炭钢铁电力去产能,推进煤炭行业坚定走“减”优”“绿”之路,推动能源消费、技术革命和对外合作。供给侧改革,对山西来说,就是壮士断腕手机断电,是灵魂深处的革命。2017年,山西已关闭退出煤矿27座、产能2265万吨,这就是“排头兵”自我革新的决心和“投名状”。

打造山西成为内陆开放之“新高地”,这是山西目前最难的目标,没有之一。“山西发展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开放不足。”骆惠宁对于山西的论断,可谓一语中,直指人心。开放,就是要“推动观念革命,弘扬开放文化、激活开放基因,整体上转过身来,眼睛向外,登高望远。”“开放”不是为了开放而开放,而是为了“放开”:是要为“营商环境”和“服务创新”提供生态涵养的环境,山西再不能干“把外商打成内伤,把内商剥个精光”的事情,要把“放管服”的观念进化成“洗剪吹”的一条龙服务,进门是客出门是友,使山西成为投资创业环境皆宜、竞争力显著的内陆新高地。

“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是当前山西确定的三个自我定位,是到2022年,实现转型突破性进展,和2030年全面完成转型而制定的重要战略目标。山西各地市确需因时制宜,自我审视,完成战略部署上的对标对表对点。

◎新征程中的山西动员

既是对应确立的三大目标,更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战略部署。山西的工作会议,也在新的征程中做了八项总动员。

动员,体现的是其组织能力,考量的是其分工和效率。缅怀历史,放眼全球,哪个国家哪种文明的竞争,本质上都可追溯到“动员”的能力上,无论中共赢得国共内战,还是美国全球投放军事力量,有效的动员,是实现目标的先决条件。

山西的八项总动员,关键词分别是基础性改革、创新驱动、金融、区域协调、乡村振兴、基本公共服务、住房、生态。要素归纳出来,这八项总动员可以归结为:政策创新、城乡平衡、生态保障。

政策创新是最大的创新。换个思路,谁说“国发42号文”的出台不是山西的一种政策创新?所以山西的经济工作动员里,财税体制改革,国企国资改革,开发区改革都属于从系统上,从源代码里起底改造山西的一种政策创新。认知更广层面的技术创新,反而在山西难能发力,因为山西高精尖的东西还是太少,只能依旧去创新科技的机制体制,激活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情,但离开金融、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创新,技术创新很难走远。

区域协调、乡村振兴都属于城乡平衡的动员举措,住房是城市的内部平衡。山西不仅有“一煤独大”,而且还有“一城独大”,导致太原长期以来缺乏内部的良性竞争刺激其发展。国发42号文里大同出现的频率最高,这就是战略上摆明了要建设山西第二大城市的节奏,通过大同、运城、长治的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为其赋能,带动山西其他城市整体发展,解决城与城不平衡的区域协调问题。乡村振兴是“扶贫”,住房改革是“限富”,房子不是用来炒的。

生态保障动员的是美丽山西的建设。我一直认为,作为资源大省,山西的发展受到最基本的制约因素,就是环境的承载能力,而“美丽山西”的建设,可以能从根本上破壁这个“短板”。牵一发而动全身,美丽山西的生态建设,涉及优质生态产品的推出、全域旅游的推进、环保倒逼转型、“铁腕治污”常态化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揽子事务,是解锁山西还旧账,找新路的“触媒”支点。

◎新篇章里的山西任务

山西2018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围绕“三大目标”,“三项动员”,推出“十项工作”,如下所示:

  1.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坚持深化供改与深化综改相结合。

  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要依靠创新驱动培育新动能。

  3. 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关键要抓好项目建设。

  4. 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关键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5. 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关键要打造平台、创设制度、培育主体。

  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7. 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关键要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

  8. 办好民生实事的关键要共建共享、全面发展。

  9. 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要保护、修复、治理、恢复。

  10. 保持社会安全稳定的关键要防控风险、守住底线、提高水平。

诸位读者,我从新闻公报中摘出这10句话,是想让各位看清它的句式结构。这十项工作,首先确定的是“十项认识”,上面的句式结构都是从“XXX”的关键、建设要“XXX”过渡而来,这是啥?这就是通过汇聚共同认识,去推动建立共同认知。

我在《十九大后的山西观察》一文中,曾这样立论,山西的问题,更多是“认识论”的问题,即如何正确客观理性的认识我们山西,而不是人云亦云跟着北上广深混,山西的问题在山西才成立,放到北上广深不一定成立。

这就是说,解决山西的问题,不在乎用什么“方法论”,关键的是先寻找共同“认识论”的问题。比如山西要把文化旅游搞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可能有无数种的方法去实现,但,谁才是山西的文化旅游要素呢?通过不断汇聚,这才形成“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的共同认知。如果没有这个共同认知,那还是一窝蜂一起上,没有聚焦,没有重点,撒上一地胡椒面不了了之。

所以抒写山西的新篇章,我倒不建议着急落笔,而是展开一场大讨论,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凝聚共识。让“山西任务”变成“全民任务”,集体编著山西未来。

◎是时候来一场山西人的观念革命

最后想说几句现在山西人的心态。山西人以前有一种“悲情”心态,觉得计划经济时代,山西无偿为国家提供原煤云云,却把污染留给自己;市场经济时代,富了一批煤老板,倒下一批贪腐官员,和自己也没啥好处;在经济新常态语境下,山西人又觉得转型艰难,处处比惨,牢骚满腹。

山西人还好拿“不东不西”说事,觉得国家开发沿海地区,自己算不上东部。国家西部大开发,自己又没份,整的自己“不是东西”。这恰好反映了僵化的山西人形成的僵硬的思想观念,说到底,还是“认识论”的事情。

山西地处国家中部,地理上是“不东不西”,但换个思路,我们恰恰是“又东又西”,可以“左右逢源”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万里茶路的经济走廊,我们山西又处在国家“又南又北”的战略中点,可以“上通下达”、“上下其手”啊?认识论解决的事情,就是要在更大空间,更高视野、更广纵深上去认识挑战,发现机遇。

新时代里,山西人还要继续牢骚到底吗?还是,转换思维,凝聚共识,立足当下,踏上新的征程,谱写新的篇章。山西人,是时候来一场思想观念的革命了!

2018年山西经济工作会议的探析,意在通过学习,带动思考,重新生成我们对新时代下的山西共识。形成的文字,倒成了副产品。

欢迎参与讨论

文中观点代表作者个人,文责自负。

□延伸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