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当国人赞叹今日之中国,速度惊人发展之时。

当友邦惊叹今日之中国,成为世界基建狂魔之时

百分之九十的人,可能没想过另一个问题。

天量基建伴随产生的天量债务怎么办?

正所谓,“厉害了,国之债?”

1

7月13日,国办一纸通知。

全国14个城市地铁或将停止,占全国规划或已有地铁城市的三分之一。

当然,这14个城市或将停止新的地铁规划(增修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的因为一般预算内收入不符合条件(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比如太原。

有的因为地区生产总值不符合条件(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不能修建(增修)地铁,比如乌鲁木齐。

有的因为市区常住人口不符合条件(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包头、兰州、洛阳、呼和浩特、南通、福州。

然而,卡住最多城市的那个条件却是,“项目总投资中财政资金投入不得低于40%,严禁以各类债务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

所以,南宁、呼和浩特、包头、昆明、西安、兰州、沈阳、哈尔滨、贵阳等9个城市很可能停止地铁发展。

所有的问题,都指向“钱”。

既包括地铁规划建设阶段的资金筹措,也包括地铁运营阶段的财政补贴。一句话,不能为了修自己任期的地铁给城市留下几代不能弥补的亏空。

米宅米宅:米宅旗下,专业研究全国房地产的宏观、前策、户型、房企、景观、运行、营销、成本等领域,有案例、有分析有数据、是你了解房地产、购房置业的好帮手!《米宅米宅》:mizhaimizhai

2

中国的债务问题,有多大的量,严重的什么程度,不同人,不同的口径有不同的说法。

我们不妨先按照官方的说法。

今年5月,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在谈及地方债时称:中国的地方债大概有40万亿,但地方政府就没有一个想还债的,甚至许多地方连息都还不起。

实际上政府负债:名义40万亿,算上隐性债务预计在65-74万亿左右(中信数据)。

企业负债:90万亿(标普数据),央企负债率91.8%,国企负债率74.5%,民企负债率54%;

居民负债:截至到2017年底,居民部门存款68万亿,贷款47万亿,盈余21万亿(标普数据);

算笔账吧。

75万亿(政府债)+90万亿(企业债)+47万亿(居民债)-68万亿(居民存款)=144万亿

144万亿,什么概念?

对于国家,2017年国民生产总值82.7万亿,一年半的所有生产价值。

2017年国家总税收14.4万亿,十年的税收总量。

144万亿,十四亿人口,一人十万人民币。

10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北上广深,一个白领,一年的薪资。

中国西部,普通农民,三到五年的收入。

而实际上,十四亿人口,每人平均的存款也不到5万元。

3

90万亿企业债,今天我们不去分析。

碧桂园的成功和利海的倒闭都是因为“高杠杆”。

运气这个东西谁也说不清。

今天,但是75万亿的政府债,特别是其中占多数的地方政府债,其形成的原因却可以说的很清。

原因一:唯GDP论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把GDP 增速作为衡量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标准,但缺乏明确的债务审查和追偿机制,因此地方政府有很强的动力和激励去借贷融资发展当地经济。

但对于负债后所产生的金融风险问题,却不是关注重点,最后往往是交“下一届领导班子来处置金融风险”。

这种“管借不管还”的官员考核制度,以及地方政府只负责举债,而由下届处置金融风险的机制设置,存在较强的“道德风险”隐患,使地方政府有很强的动机主动举债,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对于路易十四,他可以说‘“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

对于地方政府,他可以说“我升之后,哪怕债务累累”。

原因二:中央对于地方政府举债只有兜底,没有管理

在以往,地方政府在资不抵债时,中央政府出于维护整体宏观经济稳定和避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往往会出手相救,造成天大债务上面管的路径依赖。因此,在国家信用担保下,使地方政府天生就有过度负债的冲动。

在中国,你见过炒股跳楼的,你见过赌球跳楼的,在偶尔情况,你也见过炒房跳楼的,但是你见过地方官员因为巨额地方债跳楼的吗?

4

然而,就这样,年复一年,借又复借,寅吃卯粮,拆东补西,直到144万亿的到来。

对于这144万亿,对于2018年,已经到一个非常紧要的关口。

因为,144万亿,已经严重影响到下一步经济发展的程度,乃至经济安全问题。

因为,144万亿,已经不能拖延,而到了“必须解决”的阶段。

因为,144万亿,谁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买单,已经到了必须明确的阶段。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你就很好理解近期的几个热点问题。

第一,为什么,6月25日,国开行一则通知,收回了地方行棚改PSL贷款资金的审批权。

伴随此消息,股票市场地产板块大跌,近而带动整体国内整体股票市场大跌。

因为,棚改贷款一断,意味着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这一阶段的主要借债来源被掐断(因为不能大量卖地了)。同时,占有地方收入的房地产相关税收,也被大部切断。这不仅是房地产中小企业能不能维系下去的问题,更是地方政府财政来源能否维系下来的问题 。

第二、7月13日,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撰文《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直接吐槽财政部某些施政政策,很快财政部发文“回怼”,一石激起千层浪,挑起了罕见的政府内部 “行部之争”。

央妈说,我只为去杠杆负责,消除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

财爸说,我只为十几个亿的税收负责,保证政府收入不减。

然而,吵来吵去,吃瓜群众的我们始终没看到这场争论中,“谁为这144万亿负责”,谁为这“74万亿政府债负责”。

第三、日前,财政部通报云南省保山市、昆明市宜良县等8个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的问题。这无疑是中央开始释放出明确的信号,必须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新闻虽不大,然而,这一切已经开始。

如果中国真爆发经济危机,我想地方债会是引爆点之一。

144万亿,红苹果上的一个虫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