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再只是一個夏日傍晚的平凡森林,而是一個被現實捆綁的靈魂獲得釋放的場域,是一顆飽經風霜的心得到療愈的山谷,是一條走過萬水千山後想要一生沉浸的河流這是柯羅照着現實和對完美世界的幻想,譜寫下的一曲對田園生活的深摯輓歌

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的風景畫,在色彩運用方面,用的最多的是銀灰色和褐色調子,因這類色彩具有寧靜感,能使燦爛的陽光或瀰漫的晨霧展現得更富詩意。熱愛自然是畫風景的首要條件。柯羅十分熱愛大自然,他曾說:“藝術就是,當你畫風景時,要先找到形,然後找到色,使色度之間很好地聯繫起來,這就叫做色彩。這也就是現實。但這一切要服從於你的感情。”這簡短的幾句話,也許正是柯羅的風景畫的全部祕密所在。

柯羅性情開朗,心地善良,寬於待人,嚴於律己,謙恭樸實,是一個高尚的人。藝術家杜普雷對他有一句評語:“做一個像柯羅那樣的畫家難,至於做一個像柯羅那樣的人,則是不能的。”柯羅一生熱愛大自然,這成爲他藝術創作的源泉。他總是懷着深厚的感情觀察大自然,並加以認真的體味。他的風景畫樸實中蘊含着濃郁的詩意,色調柔和、典雅,靜謐、優美有如夢境。柯羅深受西方“兩希文化”(基督教希伯來和希臘文化)的影響,時常遊離於兩種文化之間,因此他的風景畫中常出現聖經或希臘神話人物。

作品欣賞

芒特楓丹的回憶 65x89cm 1864年

現收藏於:巴黎盧浮宮博物館

芒特楓丹位於巴黎以北的桑利斯鎮附近,柯羅曾去過那裏,被那兒的美景深深打動,油畫《芒特楓丹的回憶》是柯羅通過對芒特楓丹景色的回憶而創作的。油畫《芒特楓丹的回憶》是柯羅的名作,是最能體現柯羅風格的作品。1889年,油畫《芒特楓丹的回憶》轉入盧浮宮

畫面展開在湖邊森林一角,晨霧初散,清新的林地與湖面的水汽構成一片溼潤朦朧的自然景色,林邊枝葉繁茂的大樹傾向湖面,伸展着婆娑的枝條,陽光從枝葉間散落到地上,點醒了綻開的小花。一位身着紅裙的姑娘正踮腳採摘小樹上的蔓草花,樹下的兩個孩子一個在忙着收集摘下來的蔓草花,另一個正在指點着他們身後枝丫茂密的小樹叢,朦朧的湖面上倒映着遠山和樹影,微風在這靜靜的湖畔輕輕掠過,我們彷彿能聽到樹葉的低語。樹枝和草地上閃着點點銀光,構成了柯羅那有名的灰綠色調,像是溢滿畫面的清新、恬淡的詩,給我們留下了永難忘懷的印象。這種夢幻般的情調正是柯羅風景畫的引人人勝之處。

柯羅自己曾這樣敘述過他的作畫過程:“在準備畫一幅習作或一幅創作時,我覺得十分重要的是要首先確定一些在色彩上最強的調子(假定畫布是白色的),繼之則把它們順序鋪開,直到畫出最淺的顏色變化。我把各種調子的力量從最深到最淺分爲二十級。這樣你的習作或創作的色彩關係就會安排得恰如其分。掌握了這個分寸,不管是畫素描還是畫色彩,就都不會爲難。始終要想着大面、整體,想着那使你震驚的東西。永遠不要喪失那使你激動的最初印象。”

衆所周知,柯羅後來並沒有總是這樣畫。明暗對比終於讓柔和的交接把持了主宰地位。他的畫,在強度和力度上將有所削弱,但在溫柔和標緻方面將更勝一籌。柯羅在對比的力度上曾得助於羅馬的陽光,這是希爾維斯特所指出過的,而這種力度是一種必要的抗毒素,它可以抵擋那種使畫家的樸實和真誠受到威脅的嬌氣。

注重大的明暗關係的觀察方法的一個重要後果,就是避免把自然對象的前景突出於畫面的前景。柯羅在畫中把遠角度的景物提到前景,這時,他不是再現着自然,而是解釋着自然,不是在畫中簡單地重複物體的細節,而是利用明暗賦予它們以生命。物體在他那裏獲得了有生價值。但是價值寓於無限之中,而物體是有限的,所以,爲了從有限之中見出無限,他必須擺脫現實,力求在物質上看得很遠,一如在精神上看得很近。他不是牽着觀衆的手把他們領進畫中深處,而是把一切都擺在表面給他們看。這裏既有近的,又有遠的,但整個說來是遠離觀衆的。不論近的、遠的,都屬於無限的世界、藝術的世界,它有別於現實的世界。因此,一小塊一小塊禿光光的土地、渾濁的河水、斷橋和遠山,就變成了十足的美,就變成了世界的奇蹟。

素描作品

人物作品

點擊小程序即可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