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文化艺术中心周主任(右)在活动现场请出本刊名誉主编刘巽达为观众导赏

新片仅需35元、老片仅需10元,就能看一部电影,听一场由知名影评人主讲的电影导赏讲座。上周五晚,首场“观影听评”活动在金海文化艺术中心举行。著名文艺评论家、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刘巽达对热门影片《我不是药神》进行解读,引导观众“带着问题看电影”,在娱乐之外看出更多门道。金海文化艺术中心也因此成为浦东首家定期举行电影导赏讲座的文化场馆。

“一部电影可以没有好剧本,但不能没有大明星。‘角’比‘本’大,是当今中国电影的普遍问题。令人欣喜的是,《我不是药神》重回电影的‘正道’,讲述了一个有思想的好故事。”面对在场的30多名观众,刘巽达用平实的语言,介绍了电影的大致剧情,以及故事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

本刊名誉主编刘巽达为电影观众讲解和导赏《我不是药神》

他还归纳出影片中的矛盾冲突,让观众在观影时多留意:法理与情理如何平衡?功与罪如何判定?商业与良心如何兼顾?“这部影片的尺度令人惊讶,带有相当的尖锐性。”刘巽达表示,《我不是药神》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重大收获和突破,它的出现是中国影视行业的一个“好兆头”。

电影《我不是药神》海报

参加当晚活动的观众,都加入了“金海电影艺术赏析爱好者群”微信群。电影散场后,观众们在群里讨论起来:“眼底有泪,心底有光。”“生活可能会陷入绝境,但永远不要放弃坚持的勇气。”“我发现影片宣传内容还是以宣传主演徐峥为主,大概就是刘老师说的‘角’大于‘本’吧。”此外,还有观众在微信群中转发抗癌药被纳入医保的新闻,讨论其积极意义。

近年来,当代艺术展览、交响音乐会等活动,常配有讲座等导赏活动。“许多人都好奇,电影作为一种‘零门槛’的大众艺术,为什么也需要导赏?”刘巽达认为,电影除了有娱乐和审美功能,也有启蒙教育的作用。通过导赏活动的引导,观众就能深入思考影片内涵,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越来越会看电影。

“在微信群的讨论中,观众无需用专业性、学术性的语汇,只要敢于表达自己流泪了,那么我的导赏就算成功了。”刘巽达表示。

“‘观影听评’活动,是我们将公共文化设施联动专业社会资源,开创全新品牌活动的一次尝试。”金海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周建义介绍,该中心与上海电影评论学会达成长期合作,未来每半个月都将举行一次“观影听评”活动,邀请学会内的专业影评人主讲。而导赏介绍的影片,则将兼顾院线新片与经典文艺电影。该中心将以“金海电影艺术赏析爱好者群”为平台,组建一支市民电影文化兴趣团队。

本文原载于《浦东时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