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中,总有一些人能守护在民族文化身旁。近日,逸仙朝花夕拾社会实践队到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调研瑶族文化。

我们将通过镜头和文字对韶关乳源瑶绣进行真实记录,从瑶绣的起源、发展、绣法、图案中发掘时间在其身上所镌刻的印记。

本期专访:邓菊花

邓菊花,瑶绣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邓菊花老师组织参与绣制《瑶岭长歌——过山瑶历史文化百米刺绣长卷》,并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同时她还编制了一本介绍瑶绣绣法的书籍——《瑶绣》。2010年被推举为乳源瑶绣协会会长,同年当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第二届刺绣专业委员会理事,瑶绣作品《万物和谐》在第六届深圳文博会获中国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当我们与邓老师交谈时,很难想象这位慈祥和蔼的奶奶是闻名乳源的瑶绣传承领头人。

她给我们讲述瑶绣的历史起源,在两千多年前瑶绣都是母女手手相传,旧时有“少时不学绣,长大难嫁人”的俗语。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绣娘挥针时。

邓菊花老师执针刺绣已有61年,每一次的穿线、落针都细致入微。她说:“我实在太爱绣花了,没有理由要停下来”,凭着对瑶绣的热爱,坚持到了现在。

图为队员采访邓菊花老师

启蒙

邓老师从小就与绣结下了缘分。幼时,家里人都会在闲暇时间里绣瑶绣,耳濡目染下,邓老师对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真正拿起绣针的时候,只有五岁,母亲在她学习瑶绣过程给予她启蒙,将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图形纹、象征文、祭祀纹等瑶绣图案的基本针法一一传授给她。九岁我们自己真正地拿起针来刺绣,到十一二岁就可以自己绣帽子

在母亲的影响下,她对技艺精益求精并且严格要求自己,从此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创新

十里荷花,塘边几处人家。

美如诗的画面竟是一针一线刺在绣布上的图案,旧时绣在角帽上的“大莲花”图案是瑶族女首领的象征,邓老师将它改良后绣在披肩上别具风味。

莲塘的两旁是几栋角楼,楼里有人形纹,寓意人丁兴旺。

图为邓老师讲解披肩图案含义

传承

为了把瑶绣这门瑶族人世世代代所掌握的技艺传承下去,将这门古老的手艺介绍给更多年轻人,邓老师在县城的乳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瑶绣学习班,让更多对瑶绣感兴趣的年轻人能加入瑶绣大家庭。

为了满足教学需要,邓老师总结多年的瑶绣经验编写了瑶绣教材,现已有上千人在邓老师的教导下学有所成。

图为学生作品

绣情

密线繁针瑶绣情

为协助邓老师完善《瑶绣》一书的针法知识,94岁半身瘫痪的母亲躺在病床上讲述瑶绣的针法。在照顾母亲的二十多年里,邓老师在病床边完成了多幅瑶绣佳作。

图为邓菊花老师著作《瑶绣》

想要把瑶绣写下来,传下去。别人没有做的事,我去做”,邓老师出书的原因是那么的简单纯粹,字字句句溢出浓浓绣情。

一针一线瑶绣情

世世代代传绣艺

指导老师/钟周

图文来源:逸仙朝花夕拾社会实践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