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 佛經裏常出現的“般若”到底啥意思?

轉載學佛導航

般若的全稱是“般若波羅蜜多”或者“般若波羅蜜”,意思是智慧。佛教認爲,般若智慧是一種洞視徹聽、明瞭所有的無上智慧,與凡世間的聰明智慧是不一樣的。爲了區別於人們通常說的“智慧”,所以稱爲般若。

根據《大般若經》中的解釋,大乘佛法與般若相通。般若就是大乘,大乘就是般若。般若是所有善法的基礎,所有的佛法都可以被納入般若之中。般若造就了衆佛,相當於衆佛的母親;般若能夠顯示出世間諸法的實相,也是如來的母親,先有般若,纔有如來。

般若是佛教中的三無漏學之一,也是六度之一。

一【實相般若】

即指衆生所具本覺妙心之實相理體,絕諸對待,離一切虛妄之相,即一切種智也。所謂一切種智即佛之智也,謂能以一切智知一切道,知一切種。所謂知一切道,即指知一切諸佛之道法也。所謂知一切種,即指知一切衆生之因種也。

二【觀照般若】

即指依衆生所具本覺妙心的實相理體,發起始覺照明之智用也,即照了諸法,無一切虛妄之相,悉皆空寂,即一切智也。所謂一切智即聲聞、緣覺之智也,謂於一切內法、內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所謂於一切內法、內名能知能解,即指佛所說之法相、佛所說之名字,皆依衆生所具本覺妙心的實相之理開出,對於衆生所具本覺妙心的實相之理所詮之法相、能詮之名字能知能解也。所謂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即指外道所說之法、所說之名字,皆違背衆生所具本覺妙心實相之理,對於違背衆生所具本覺妙心實相之理所詮之法相、能詮之名字亦能知能解。

三【方便般若】

方即方法,便即便宜,猶善巧也。謂菩薩教化衆生應機利物,而不厭倦,隨其心樂,而爲現身說法也,即道種智也。所謂道種智,即菩薩之智也,謂能用諸佛一切道法,發起衆生一切善種也。

四【文字般若】

文字即能詮之文;般若即所詮實相之理,而此實相之理,非文莫顯,是名文字般若。

五【金剛般若】

金剛者,金中最剛,比喻也。具有堅固、光明、銳利三義,以顯般若之體真常清淨,不變不遷,煩惱不能亂,邪魔不能動,堅固不壞,永劫常住。般若之相,光明遍照,無所障礙,慧日之下,無有暗處。般若之用,銳利能斷,能斷衆生難斷之惑著,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