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

湖南卫视《我家那小子》播出四期以来,已拿下7个热搜第一,其持续霸占热搜,再度印证了生活观察类节目强劲的传播力。节目通过对四位男明星独居生活观察所传递出的社会现象与问题,普适性和大众共鸣效果都达到新高。

文 | 江来

《我家那小子》又上热搜了!湖南卫视《我家那小子》播出四期以来,每期节目首播后,都有数个话题轰炸热搜榜,而且,截至目前,已拿下了7个热搜第一。

话题度,如今已是检验一档节目市场反馈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我家那小子》的持续霸占热搜、话题指数居高不下,也印证了与大众生活关联度更为紧密的生活观察类节目强劲的传播力。

从被催婚、催生,到亚健康、减肥,再到空巢青年的孤独与焦虑,以及本周节目戳中人心的家庭关系对子女的影响,节目通过对四位男明星独居生活观察所传递出的社会现象与问题,都具有普适性,《我家那小子》的大众共鸣效果,可以说是观察类真人秀中最强的。

陈学冬、武艺袒露心声引共鸣,原生家庭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再成热门议题

本周以“坚强吧小子”为题的节目,分外扎心。继朱雨辰深夜痛哭袒露内心孤独后,这期节目中,陈学冬、武艺等嘉宾也难得地释放了深藏心底的脆弱与痛处,妈妈们在演播室第一次看到了儿子们平日里不曾表露的真实另一面。

而这些秘密的首次公开,又多直指一个话题,也就是原生家庭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父母之间不和谐甚至濒临破碎的情感关系,很大几率都将在孩子的成长中产生烙印。

节目中,被童年父母吵架的阴影所长期笼罩的武艺深有体会,在离异家庭中成长的陈学冬,更在酒后表露了从小失去父母关爱对他挥之不去的影响。

与朋友在家聚会时,武艺罕见地提到了自己在不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经历,真实、坦诚到让观察室众嘉宾和观众都为之一惊。“我特别大的阴影,就是经常半夜睡梦中被我爸妈吵架声吵醒。”

在被朋友问及感情问题时,武艺主动地讲述了父母冲突不断、甚至闹离婚的童年记忆,并直言,“他们吵架真的对我伤害特别大,对小孩来说,特别难受,就是不喜欢父母分开。”

家庭,被武艺一直摆在内心序列的第一位。从年少时父母吵架的焦虑,讲到成年后父母为支持自己工作“表演恩爱”,武艺始终强调“我一直希望父母和好”,也尝试努力缓和父母的关系。

而用父母的案例回应自身的情感问题,潜台词中,武艺表达的是父母的情感关系对自己的影响,他坦承父母亲的某些问题或也将在自己的身上体现,而武艺妈妈也认为,不和睦的家庭关系的确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武艺孩子气、不愿表达的性格。

相对于武艺,陈学冬原生家庭的隔阂和破裂程度或许更大。与老师的KTV聚会中,陈学冬也难得地暴露了自己脆弱的一面,酒后抱着老师痛哭,反复表达“我是一个很孤独的人”“我真的过得不快乐”,而最直戳人心的是那句“我没有父母对我的严格”。

显然,让他感受到孤独、“过得不快乐”的是父母的爱在他成长过程中的缺失。

大姨说,陈学冬藏在深处的心事几乎不会向自己表露,“他要有父母爱的话,他会跟父母讲,其实我心里也很不舒服的。”

而这或许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成长中都会存在的现象,即便亲人和老师给了自己再多关爱,依然无法抵消父母的爱的缺位。大姨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能奉劝父母在离婚前要慎重考虑,这件事对子女造成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陈学冬、武艺的原生家庭给他们的成长带来的无法磨灭的影响,不少观众都深有体会。与前几期节目一样,观众也透过他们的故事看到了自己。

家庭氛围、父母关系对子女心理成长和性格形成不可避免地施加作用,这一现代社会的典型问题,也因此再度成为网络热点、广为讨论。

七次热搜第一怎么来的?四期节目已映射了这些社会现象与问题

实际上,这并非《我家那小子》第一次深度聚焦典型社会问题。几乎每期节目中,明星独居生活的记录、妈妈的观察和解读,都能映射现代都市年轻人生活中的某个侧面,节目所探讨的话题已涵盖了方方面面。

这些现象显然不是节目拍摄的明星身上的特例,而是独居人群甚至更广泛的大众人群所共有的。

而正是这些真实侧写年轻生活的片段记录,这些社会问题的展示与剖析,为观众提供了思考和探讨的空间,使得每期节目都会产出一系列话题词攻占热搜榜。

从“成家吧小子”“成长吧小子”到“改变吧小子”“坚强吧小子”,已经播出的这四期节目,每期都会设置一个主题,将明星独居生活的观察内容进行主题性编排。

横向来看,每期节目重点围绕一个现象与话题展开,纵向上,每个明星的成长也一目了然。

而节目中的明星独居日常,已经涉及了一日三餐点外卖、无节制饮食的不健康生活状态,无体检习惯、作息不规律、长期失眠等产生的亚健康身体状况,以及报喜不报忧、父母对子女情感干涉过多、“最熟悉的陌生人”的亲子沟通问题,渴望爱情又害怕被伤害、被催婚下的目的性恋爱等情感问题,这些无一例外都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独居的儿子,操心的妈,这不仅仅是节目中艺人的家庭关系体现出来的部分,更是无数中国家庭的缩影。而嘉宾们看似千差万别的生活状况,同时也体现出了一个共同的特质——真实且平凡。”光明日报这样发文对《我家那小子》击中观众痛点、引发社会共鸣进行点赞。

通过这些明星嘉宾的独居故事,映射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如同一面镜子,让观众从中看到自己,从而参与对这些典型问题的大讨论,这或许是《我家那小子》连续四期产出热搜话题、七次摘得热搜榜第一的根本原因。

记录观察+人物关系,以沟通促改变,传统命题做出新价值

以真实记录和观察为手段、聚焦特定的人物关系,是《我家那小子》创作的基本逻辑。而这实际上,也是陈歆宇团队近两年所生产的节目的共通之处。

从《花儿与少年》《亲爱的客栈》对真实记录的强化起,陈歆宇团队就希望用镜头对拍摄对象进行纯粹客观的记录,只不过,前两档节目设定了特定情境,而到了《我家那小子》,设计和干预的程度再度被降低,节目所要记录和观察的就是独居明星私底下的真实生活。

而关系,也一直是陈歆宇团队过往作品的一大关键词,从《花儿与少年》探讨陌生人的相处之道,到《亲爱的客栈》观照夫妻、情侣的爱情保鲜之道,用影像记录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关系,成为节目的核心命题。

而《我家那小子》中的亲子代际关系无疑更具有普遍意义,通过对这层关系的关注,节目能映射出中国式家庭群像,也能挖掘出更多隐藏在各个角落的典型问题,现实主义层面的价值和力量更大。

与之前的节目相比,《我家那小子》更进一步的是将观察与沟通结合在一起,节目中请来明星嘉宾的妈妈与观察团共同观看独居生活视频,增加妈妈的观察视角,不仅传递出妈妈的观感与评价,也促进了妈妈对孩子的了解和彼此间的沟通,完善了代际链条,这无疑是对亲情关系更为有效的梳理方式。

而在反映社会问题、促进亲子沟通之后,《我家那小子》更推动双方充分了解彼此的基础上,产生生活态度、代际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实质性改变。

“节目展现的是一种改变力,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还是现场的观察员,在节目后都有了改变,这也是节目的力量之所在。”而这也是对观察类节目的又一突破。

《我家那小子》提出“好好去生活”的口号,就是希望通过改变母子间代际沟通的不畅,让他们努力实现自我改变、以新的方式好好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