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长辈

我们常常想当然地以为会一直为我们停留

以为我们背后永远藏着他们爱的翅膀

以为即使对话渐少

仍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那一群

可当被问起他们的过往经历

我们才发现

我们所知道的

原来只是他们在我们生命中的身份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亲”“三叔公”

……

我们甚至

都写不出他们的名字

岁月与意外均不饶人

一个不小心

长辈可能就与我们不告而别

我们生命中的他们一个个离去

可能已从“他们”只剩了“TA”

爱,要及时,要传达

他们正与时间赛跑

趁着老人还在,还能一一细数过往

让我们一起为老人做些事情

古村之友发起

“为身边的老人写一部传记”项目

诚邀您参与

记录之路

我们并不孤单

1

龙应台记下与母亲的故事

65岁的作家龙应台,照顾93岁的母亲应美君,她把这个过程写成了一本书,《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

在龙应台完全没有准备的时候,她的母亲失智,不再认得她,也再不能说话。用龙应台的话来说是:事实上,她已经“离开”我了。于是她搬回屏东,搬回母亲身边,每天问“应美君你在吗?应美君你今天好吗?睡得怎么样?风太大了是不是?等下我帮你拿条围巾好了。”

龙应台把过往、照顾母亲期间关于母亲的故事重新整理,发现母亲是这般睿智,还发现母亲也是一位女权主义者。

2

他不仅是父亲,也是匠人代表

2017年6月份,古村之友发起的好家风联合筹款资助项目中,其中有一个项目“一个匠人的生命故事”,发起人是李远江。他希望记录下当地最后一位匠人,即自己父亲的一生。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两个月里,李远江带着女儿通过微信听父亲讲家族往事。

李远江说:他是我的父亲,写下他的生命故事是我无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父亲不仅仅属于这个小家庭,他也是过去70年四川乡村社会变迁的亲历者

3

一个家族故事,一个世纪的佤族史

布饶依露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她在古村之友平台上发起“佤族四代女人”项目,期望从家事展开,扩及族系与民风民俗文化。

原本已经离开故乡的她,重新回到故乡,与长辈,与了解长辈的邻里交谈,重新理解不识字外婆的智慧、母亲不理世俗选择逃婚的果敢。

她说:该书代表着一个世纪的佤族历史,是少数民族妇女在探求发展之路时留下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是生活在黑夜中的女人仰望星空美景的记录……其间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佤族妇女在社会进步中取到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其间历经的酸甜苦辣,所作抉择的前后思量都是个体存在的痕迹。可纵然是族谱,人数众多,也只有“功成名就”者留有小传,宗族中大部分人多只有三五行字载其一生。

今日,我们以后辈的身份,为身边的老人留下一部人生传记,还他们另一个身份,让他们做回自己,让他们讲述以个人为主体的故事。

这部传记是给老人最好的礼物,它将串联起亲情,荣誉,美德,重建情感联系的窗口,也将推动跨代间的理解与问题反思,是留给社会最朴实的财富。

“为身边的老人写一部传记”项目

诚邀大家

完成一次打破时间隔阂的孝行

重拾老人过去到了嘴边又生咽回去的“想当年”

为在身边的

让人尊敬的/默默无闻却令你印象深刻的/有故事的/……

这些老人

写一部传记

如果你有意愿/正在行动

欢迎扫以下二维码报名

8月5日报名截止

福利

报名通过审核后,古村之友将提供

1、互联网PPP模式支持:借助互联网平台,由专业枢纽组织完成社群搭建和资源搭接,联动政府、基金会、专业服务社企、投资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等共同助力

2、筹款平台支持:为每个项目提供公益互助平台联合筹款5万元

3、专业的导师资源和学术资源支持文案、访谈等指导

4、提供公益力量介入,助力设计

5、媒体传播支持,优秀者我们将提供包括一条清华出版社海天出版社等优势资源

让我们诚意邀请身边的老人

再说一次“想当年……”

让他们重新翻阅时间、说出自己的故事

也别忘了告诉他们一句

“我真的想知道”

——转发自“古村之友”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