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7年10月13日,我在朋友圈看见了你去世的消息。一个小时后,接到快递的电话,《牛蛙》到了。这一天,我抱着你的新书,不敢翻,好像只有这样才可以安慰自己,你还活着。直到《坍塌》落地,找到了我最喜欢的那首《微笑》。

2018年7月21日13点33分,我在FIRST电影节举行的电影院前,托关系找了熟人拿票。拿到票的一瞬间,转身看见了宇哥(章宇,《大象席地而坐》的主演),压抑了10个小时的眼泪又崩了,哭着说,“宇哥,我来看电影了。”他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又一个人逃到消防通道痛哭。你,就在这样的空间里告别的。

我们总会活着经历每一天,可在这几千天的时间中,总有那么一天让你难忘,也许那一天是最讽刺的,最滑稽的,最幸福的,最劳累的……或许这些“最”还被不断推翻着。

《大象席地而坐》就是这样被压抑着灰暗,最终爆发的一天。任何的软暴力最后都将血刃,于是,他们坐上了去满洲里的汽车。因为,在那里,有一只坐着的大象。我不怕有一天我会死,因为我也知道,那个时候我会见到你,和你聊聊“我们还要活多久?”

这是一篇不打算剧透的影评,情节很简单,人物也不复杂,厉害的是想法。于是,我们就来聊聊故事背后的这点东西。

正文

“大象”天色的灰,透着黎明将至的光——评《大象席地而坐》

最美的夕阳在哪?在天上。被飞机隔离着,有了人气,没了“人气”。窗外的夕阳是一束被打压的红,两侧被灰暗的蓝包裹着,不知什么时候就被吞噬了。就是这样濒临灭亡的境地,光才拼命释放出色彩,那束线条无限延伸,直到不属于人间。

灰,躲在时间的身后,矫饰着伪善,吞没了最后的光,变成了人类最恐惧的黑暗。

这座城市充满了灰,天是灰色,人是灰色,就连人心也站在了灰暗的一边。灰色是导演胡波想要的影调,灰色的压抑、痛苦、忍耐都是情绪。当然,灰色也是一种可能,面向黑色,转向光明的可能。

正如基斯洛夫斯基的“红白蓝”三部曲,每一种颜色都会有其人性的影射。胡波对影调的选择是致敬大师,同样,他也成就着自己的不凡。这座被灰色笼罩的城市叫井陉,《大象席地而坐》的故事就在这里发生着。

凡人讲故事,总得从“山上有座庙”的起源开始,总觉得不告诉你个因为所以就对自己的语言是一种侮辱。但是胡波不同,他是拥有掌控时间能力的导演,就像他的文字具有天生的镜头感一样,他的故事,时间也会为他延长。

上一次,时间为他延长的那个人叫詹姆斯•乔伊斯,他的《尤利西斯》写了1天18个小时之内主人公在都柏林的经历。胡迁的《大象席地而坐》更牛了,他拍了4个人一天的故事。一个人是24小时,4个人是56个小时,而他却能够在234分钟里完成对人生灰暗又深刻的观察。

折叠时空不是魔法师的专利,而是善用蒙太奇导演的专长。从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到戈达尔、希区柯克,蒙太奇一直在电影叙事中改变着视角与时空,让一部影片更具观赏的节奏感。

其实,在胡迁拍摄《大象席地而坐》时,并不打算用太多的蒙太奇剪辑,他选择了长镜头,只打算后期做简单的接连。无论什么原因,当看到这一版本的《大象》时,我依旧很惊艳,心中有故事,脑袋中有想法,换一个包装,还是那个味。

《大象席地而坐》是一场意外,四个人的意外。而这些意外的发生,早就在灰色的气息中发酵。

“满洲里的马戏团有一只大象,就一直坐在那,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欢坐那儿,很多人就跑过去,抱着栏杆看,有人扔什么吃的过去,它也不理。”声话错位的开篇,脚步、高楼、背影、窗户,一个精瘦又不羁的男人,躺在床上,讲着他想去看这头坐着的大象,这是一个笑话。

这个男人叫于城,他是这片灰色的引入者。于城是《大裂》书中《大象席地而坐》的“我”,那个和朋友女人偷情、看着朋友跳楼,却不得真爱的男人。电影中的于城更惨,还顺带背负着一个泼妇的妈、混账的爹和蠢货弟弟。

于城的灰色是黑灰色,就像他灰色外套,那个背影看似冷酷无情、血腥无度,却说出了加缪在《局外人》中相似的腔调,“我不在乎”。沉淀在于城身上的黑是家庭的罪。母亲的耳光、父亲的凌空一脚,是成长的习惯。可是他的父母会爱吗?会的,对他那个“比较娘”的弟弟。他的无所谓,是早已习惯孤独的麻木。本来这样的黑暗没什么,可是偏偏朋友跳楼了,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偷情被发现的我,书中躲在洗衣机里,电影则是站在墙边。稳定的黑色生活,有了朋友的纵身一跃,这灰也被掀了起来。面对意外,他开始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推脱,无非想让自己安心。当这些理由都没有什么用时,走吧,去满洲里看大象。

于城和韦布的关系是猫捉老鼠。韦布的意外是在学校招惹了校霸,一大早便把于城的“校霸”弟弟推下了楼。于城这个出了名的恶棍,一边逃离着自己的罪,一边到处抓韦布这个“犯人”。韦布知道自己闯了祸,便一路逃跑。他的背影中,书包的肩带上有3条线炸开了。书包挺重的,但是重不过“穷”。他逃走需要钱,结果回家一看,藏在床下的钱被父亲收了,去到奶奶家,奶奶死了竟没有人发现。没办法,拿了台球杆,求得邻居爷爷老金换了几个钱。

和韦布一样,因为穷笼罩着灰色的,还有邻居老金、女朋友黄玲。老金这几年靠着一条狗,才借口不去养老院。可是这一天,狗死了。黄玲呢?跟着一个酒鬼妈妈,时不时还出卖身体维持生计。哪个女孩不喜欢干净、吃吃甜品,刚好这一切学校副主任能给。可是这一天,她与老师的视频曝光了。

于城、韦布、老金、黄玲,在这一天都迎来了人生最糟糕的意外。还能怎么办?满洲里,有一只坐着的大象。逃离,去看那只大象。那只一直坐着的大象,就像没有发生意外之前,还很“安全”的他们。

对了,为什么去往满洲里的人没有于城,只因为他中了一枪吗?当然不是,因为他和解了,他与自己和解了,与意外和解了。他的内心,获得了真正的平和。

在发生意外之前,他们就没有想过保护自己吗?当然有。你要相信,在胡迁的作品中,一切的软暴力终将付诸血腥。于城的拳头、韦布的擀面杖、老金的台球杆、黄玲的棒球棍,还有黎凯的手枪(黎凯,韦布的同学、铁哥们,在《大裂》中是跳楼者的名字)。他们都曾经想要反抗,但是谁都无法逃离命运的灰色。

在影片中,有两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一个是开片后不久,韦布出门时会用火柴丢向墙顶的空镜头。墙面上,燃烧完的火柴印像蝙蝠一样趴着,韦布看着火光熄灭,那么短暂。就像他每天只有通过这样的仪式,才能让自己活下去一样,生活太艰难了、太痛苦了。

另一个,是每一个人物在切换叙事视角时,背景都会模糊。从技术层面上说,这是长焦镜头拍摄所造成的虚化和无焦,但我更想把他理解为“导演视角”。没错,是胡迁想让你看到的一种人物关系。

胡迁用镜头疏离出每一个人,想要强调他们逃离原来集体的欲望,同时,利用虚化的人物背景去做一种悖论,无论人们如何逃离,终将有其他的人把你坠入悬崖。甚至,你都不知道他是谁。

就像黄玲和老师的视频,谁拍摄、谁上传、谁传播?舆论的推手都是屏幕后空洞的双眼,寻找着新的刺激。这仿佛也是胡波对这部电影的自白,“没有一帧画面属于我,我也无法保护它。它被外力消解掉了。(《牛蛙》)”

既然城市是灰色,每个人的命运都被意外改变了,是绝望的自杀还是等待希望呢?答案在去往满洲里的路上。一路夜车,汽车靠山路停下,灯光是唯一的光明。在这时,韦布、老金、孙女、黄玲、其他人都下车活动,韦布开始和其他人踢毽子,大象的长鸣响彻天空。希望,就在这路上。

胡迁改变了,写《大裂》时,《大象席地而坐》的结尾很讽刺,影片中却很暖。胡波也告诉过摄影师范超,这部片子一点都不丧。是呀,你告诉我们有希望,结果呢?

深夜依旧是黑色的,那束被夜空吞噬的光,还会出现。只不过,初生时的朝阳总是要漫长一些。我愿意等,就像234分钟之后,我听见了大象的呼喊。

后记

特别致谢九州出版社的姐姐,让我有机会去到西宁FIRST影展看《大象》,也谢谢本片主演章宇先生,是他给我勇气去看此片,他演得非常好!另外片中的主演,也是在线的!

最后,感谢水墨依然的群友,听见我嚎啕大哭,还得安慰我这个蠢货。西宁之行,充满了意外,充满了痛苦。在躺尸一整天之后,终于,写完这篇文章。

胡迁,你的所有作品我都看过了,我懂你,可是我,再也找不到你了。寻找胡迁之旅,只有让我自己画上句号了。

《大象席地而坐》摄影师范超、主演章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