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月30日,美國《化學與工程新聞》雜誌(C&EN)公佈最新的“全球化工50強”揭榜,巴斯夫今年依然雄踞榜首。今年加上被中國化工集團收購的先正達,中國化工企業有4家公司進入50強。分別是中國石化排第3;臺塑排第6、先正達第34位、萬華化學位列第43。2017年中國僅有兩家企業入圍,分別是中國石化和臺塑。

本次全球化工50強名單中,排名前10名的企業分別爲:巴斯夫、陶氏杜邦、中國石化、沙特基礎工業公司、英力士、臺塑、埃克森美孚、利安德巴塞爾、三菱化學、LG化學。

根據C&EN,這50家公司2017年的化學產品銷售額合計爲8510億美元,只有9家公司的銷售額下降,得益於強勁的經濟增長和石油價格的上漲。這也預示全球化工業務進一步強勁復甦。

上榜的50家企業有48家盈利能力上升,去年的收益達108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4.4%。這些公司中僅13家公佈利潤減少,並且沒有一家公司虧損。

全球化工行業仍爲歐美日韓巨頭所把持,歐美地區佔據28席,日韓各有8家和4家企業入圍,中國和泰國各有4家和2家,印度、巴西、南非、沙特阿拉伯等各有1家企業上榜。

榜單分析

全球化工50強普遍有兩個標籤:一是多元化,也就是綜合性公司,如巴斯夫、陶氏、三菱化學、杜邦、LG化學等,這些公司對整個價值鏈上很多種業務都有涉及,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榜單前10企業中,除了杜邦以外,基本上都有一塊大型的石化裝置。

二是單純的石化公司,也就是基礎化工產品型公司,如中石化、沙特基礎工業公司、臺塑、英力士、埃克森美孚、利安德巴塞爾等。需要注意的是,榜單50強中,除了美國、歐洲和日本以外,其他國家的入圍企業如中石化、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巴西Braskem、南非沙索爾、印度信實工業、泰國因多拉瑪和PTT,均以大型石化裝置起家。

除上述兩類企業之外,還有一種專業型公司,僅憑單一業務就能躋身榜單的屈指可數,法液空(工業氣體)、林德(工業氣體)、雅苒(農化)、先正達(農化)、索爾維(特種化學品)、帝斯曼(特種化學品)等是少數個例,而且全部集中在美國、西歐和日本三個地區,這些公司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生產特定的產品。

2018全球化工50強大揭祕

1、巴斯夫

2017年化學品銷售額:692億美元

儘管陶氏化學(Dow Chemical)與杜邦(DuPont)合併,但巴斯夫在C&EN全球排名前50位中仍保持領先地位。陶氏杜邦雖然在8月推出,並沒有全年的業績超過德國化學巨頭。巴斯夫幾乎穩坐如山。該公司正在醞釀其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中國廣東的一家100億美元的綜合化工廠,該公司將於2026開始上線。

巴斯夫也一直在進行收購。在拜耳種子和農業化學業務上它花費了90億美元,拜耳公司需要處置它們,以收購孟山都公司過去的監管機構。此次收購將給巴斯夫帶來約100億美元的AG銷售額,並標誌着其進入種子業務。巴斯夫也以1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Solvay的尼龍業務。

標誌着能源部門的退出,巴斯夫計劃與德國競爭對手DEA合併其WestRead石油和天然氣業務。巴斯夫也在領導層做出了改變。今年5月,巴斯夫的領導者Kurt Bock在整個2010年的大部分時間裏,把接力棒傳給了Martin Bruderm博士,他是一名博士化學家,他繼續擔任巴斯夫首席技術官。

MartinBrudermüller(右)今年早些時候從Kurt Bock(左)接任巴斯夫總裁。

2、陶氏杜邦

2017年化學品銷售額:625億美元

去年8月,在陶氏化學(Dow Chemical)和杜邦(DuPont)簽署合併協議整整20個月之後,杜邦(DowDuPont)誕生。由於該公司的銷售數據反映了全年陶氏化學公司的業績,但杜邦公司自去年9月以來才公佈業績,因此巴斯夫並沒有被擠下榜首2018年全年的調查結果可能會改變C&EN全球50強調查從現在開始每年下降的情況。

如果一切按照管理層的計劃進行,2018年應該是我們認識杜邦公司的唯一一年。該公司計劃在2019年分拆成三家公司,所有這些公司都應能輕鬆上榜。一家是材料科學公司,年銷售額約爲440億美元。它將以道指命名,由長期執掌道瓊斯的吉姆•菲特林(Jim Fitterling)領導。

除了一些來自杜邦公司的塑料包裝業務,這家公司將主要由陶氏化學以前的業務組成。新的杜邦公司將擁有210億美元的銷售額。這兩家公司的農業化學品和種子將成爲新公司的核心,其收入達140億美元,Corteva Agriscience。

3、中石化

2017年化學品銷售額:553億美元

過去幾個月對中國最大的化學品生產商來說是艱難的。5月,上海賽科石化工廠苯罐發生爆炸,造成六名正在進行維修的正式工死亡。去年,中石化以17億美元收購了合作伙伴英國石油(BP)的工廠。

與此同時,中國通過從煤炭轉向天然氣加熱來改善空氣質量,導致去年冬天的天然氣短缺,導致中國化學品生產陷入困境。然而,2017年是公司的好年景,它的銷售額增長了32%。在該公司的積極發展中,其與巴斯夫在南京的合資企業計劃將新戊二醇的產能提高一倍。

4、SABIC

2017化學品銷售額:376億美元

SABIC希望深入研究特種化學品,以此作爲超越在沙特阿拉伯富含石油和天然氣的家庭基地生產散裝石化產品的一種方式。這是十年前收購工程聚合物製造商GE Plastics的理由。這也是SABIC收購瑞士特種化學品製造商科萊恩(Clariant今年早些時候以24億美元的價格排名第50位)25%股權的動力。

這兩家公司已經是化學加工公司Scientific Design的合作伙伴。SABIC的石化業務在地理上實現多元化。它與埃克森美孚簽署協議,在德克薩斯州科珀斯克里斯蒂附近建造一座巨大的石化廠。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計劃建設一座原油 - 化學品工廠,年產量可達900萬噸。兩家沙特公司之間的關係可能會加深:沙特阿美公司最近表示要收購SABIC的股份。

5、英力士

2017年化學品銷售額:346億美元

英力士及其創始人、精力充沛的億萬富翁吉姆•拉特克利夫(Jim Ratcliffe)正在幫助重振歐洲石化行業。美國石化企業可獲得的廉價頁岩原料,幾乎使該行業失去了意義。英力士的解決方案是將美國產的乙烷用特製的船運送到歐洲。這些原材料一直在蘇格蘭和挪威爲英力士的乙烯餅乾提供原料。現在,英力士計劃擴大這些工廠,並在歐洲新開發的丙烷脫氫工廠和歐洲大陸上第一個乙烯裂解機上再花費30億美元。這家英國公司還在歐洲建立了醋酸乙烯酯工廠。英力士也在美國投資。計劃一個α-olefins環氧乙烷和衍生品複雜和植物,在墨西哥灣。

6、臺塑

2017年化學品銷售額:321億美元

臺塑子公司似乎正在開發一種價值94億美元的乙烯裂解裝置,在路易斯安那州被稱爲“陽光項目”。這家臺灣公司已經在洛杉磯的聖詹姆斯教區購買了一條1000公頃的密西西比河沿岸土地。明年將開始建設,屆時將有8000名建築工人在工地工作。在臺灣的基地,福爾摩沙繼續與居住在基地附近的環保人士和農民進行鬥爭。該公司正在考慮在其龐大的Mailiao綜合設施建設一個海水淡化廠,以緩解外界對其使用該地區太多淡水的擔憂。

7、埃克森美孚

2017年化學品銷售額:287億美元

埃克森美孚公司一直致力於至少一個重大石化項目。很快,這家公司可能會扭虧爲盈。埃克森美孚公司剛剛在德克薩斯Baytown進行了一次新的乙烯裂解爐的最後調試。現在它正推進一個100億美元的複合物,在德克薩斯的聖帕特里西奧縣,靠近科珀斯克里斯蒂。它已經與沙比克簽署了一項合資項目,一旦環境許可開始,工程將開始施工。它還評估了中國廣東的一個項目,其特徵是乙烯裂解爐和下游衍生物。

8、利安德巴塞爾

2017年化學品銷售額:283億美元

2007年金融危機前夕,巴塞爾公司對Lyondell化學公司的高價收購,迫使新成立的LyondellBasell公司在一年後破產。自2010年《破產法》第11章出臺以來,該公司在財政上一直較爲保守。它沒有像競爭對手那樣製造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美國收益,而是選擇了更便宜、更循序漸進的擴張。

這種節儉在金融界贏得了廣泛的讚譽。但在2015年接任首席執行官的鮑勃•帕特爾(Bob Patel)的領導下,該公司的投資更加果斷。該公司正斥資24億美元,在德克薩斯州的Channelview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環氧丙烷和叔丁醇設施。LyondellBasell以22.5億美元的價格回到了收購的道路上。與該公司接下來考慮的相比,這筆交易可能只是小菜一碟。在此次收購中,LyondellBasell正在談判收購巴西石化製造商Braskem的多數股權,這是該排名的第19位。收購價可能超過100億美元。

9、三菱化學

2017年化學品銷售額:264億美元

三菱化學的工業氣體部門Taiyo Nippon Sanso一直是該公司最活躍的部門。該天然氣公司準備以60億美元收購普萊克斯的歐洲天然氣業務進入歐洲市場。普萊克斯業務年銷售額爲15億美元,是一系列資產剝離計劃的一部分,因此林德可以通過購買普萊克斯獲得歐盟委員會的批准。這不是Taiyo Nippon Sanso首次購買此產品。2016年,其美國子公司Matheson Tri-Gas在美國購買了空氣分離和其他工廠,監管機構迫使液化空氣公司在收購Airgas期間剝離。

10、LG化學

2017年化學品銷售額:232億美元

隨着其電子和電池材料業務部門的增長,LG化學正計劃進行大規模的研發擴張。到了下一個十年,它希望將其研發人數增加800人,達到6,300人。它還推出了一項創新競賽,向在材料,生物技術和其他領域工作的科學家提供高達15萬美元的資助。在資本支出方面,LG和中國的浙江華友鈷業正投資4.5億美元成立一對中國合資企業,生產電動汽車電池用正極材料。

餘下的40家企業2016年化學品銷售額見下文:

11、液化空氣集團 226億美元

12、印度信實工業 176億美元

13、杜邦 173億美元

14、林德 169億美元

15、東麗工業 169億美元

16、阿克蘇諾貝爾 165億美元

17、贏創工業 163億美元

18、科思創 160億美元

19、巴西Braskem 154億美元

20、PPG工業 148億美元

21、住友化學 146億美元

22、樂天化學 141億美元

23、信越化學 129億美元

24、索爾維 123億美元

25、三井化學 119億美元

26、普萊克斯 114億美元

27、亞拉 113億美元

28、朗盛 109億美元

29、拜爾 108億美元

30、帝斯曼 98億美元

31、旭化成 97億美元

32、伊士曼化學 95億美元

33、阿科瑪 94億美元

34、先正達 92億美元

35、雪佛龍菲利普斯化學公司 91億美元

36、北歐化工 85億美元

37、因多拉瑪 84億美元

38、SK創新 83億美元

39、亨斯邁公司 82億美元

40、空氣化工產品 82億美元

41、藝康 81億美元

42、西湖化學 80億美元

43、萬華化工 79億美元

44、沙索 77億美元

45、美盛 74億美元

46、PTT全球化學 74億美元

47、東曹 73億美元

48、DIC 70億美元

49、韓華化學 69億美元

50、科萊恩 65億美元

附2017全球化工50強全排名

對話框回覆“50強”,您就可以看到“2017年全球化工前50名排名”英文版深度分析報告。

本文內容來源《化學與工程新聞》、馬後炮化工、摩貝,“流程工業”編輯整理發佈,轉載請註明出處。

170:全球石油公司TOP10都有哪些?

157:2016年世界石油化工行業有哪些變動?看完這組圖就全知道了!

爲世界化工加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