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曰:食色、性也

喜爱美好的东西,是本性使然

玉是石之美者,中国人对它的喜好自古有之

然而古人对玉的追求

更多地体现在“玉不琢,不成器”上

去掉皮色、挖脏去绺是再正常不过的处理方法

随着文化的发展,审美的变化

玉石的自然属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玉雕师们合理地保留皮色,并进行俏色巧雕

成就了一件件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绝妙精品

玉在峻滩,但受空明、水色盖上

形成了天然的纹理与皮色

有道是皮色可遇,俏色难为

设计这样的料子,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做好了,才是锦上添花,或化腐朽为神奇

想得差了,浪费了时间、精力不说,料子也废了

所以玉雕师除了要有广博的知识面

在设计之初,还要慎重又慎重地审料

这件由和田玉籽料雕成的《多子多福》

顶部皮色鲜亮处巧作一只吐宝鼠

身下是硕果累累的葡萄树

树上的葡萄顶着红黄之皮

颗颗饱满厚重,格外诱人

虽然现在一寸皮色一寸金

但如果作品只有皮色,实在单调

因而除了多子的葡萄和吐宝的小鼠

亦有玉质细腻的白肉所雕

两相对比,俏色主体和作品主题都得到了突出

不露匠气,还算巧妙

红皮白玉如此多娇,引无数玉友竞折腰

俏色作品在将玉石之美最大化的同时

让带皮原料的价格步步攀高

伪造假皮的技术也愈发高超

身在玉雕江湖的人们,还需保持清醒的头脑

勿丢了皮色下那颗纯厚的白色之心

在此也提醒玉友们不要过于追求璞玉之皮

理性藏玉,随缘随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