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窑,宋时八大民窑之一。是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它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民族艺术特色。遗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西侧。该窑创烧于唐代晚期,兴于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末停烧,前后达1200年之久,是中国陶瓷史上规模较大的瓷窑之一。所烧瓷器种类多、釉色全、造型丰富、装饰手法独特。从瓷器类别看主要有:青瓷、乳白瓷、黑釉瓷、黑釉窑变瓷、彩绘瓷、琉璃型绿釉瓷等。所产器物在海内外畅销不衰,至今有的仍是国内外收藏者所珍藏的珍品。

吉州窑瓷器种类繁多,纹样装饰丰富多彩。按胎釉可分为青釉、黑釉、乳白釉、白釉彩绘和绿釉等类。在装饰技法上采用洒釉、剪纸、贴花、剔花、印花、彩绘、划花和堆塑等。其中,黒釉剪纸贴花是吉州窑最大的特点。该窑的产品种类繁多,有建窑的黒釉瓷,有定窑的白釉瓷,有景德镇的青白釉瓷,有仿哥窑的百圾碎瓷,还有磁州窑的白地黑花釉瓷等,均各有特色。

宋 吉州窑黑釉长颈瓶

吉州窑产品的装饰风格的最典型特点,可以归纳为“妖”、“变”两字,以最深沉如水而晦涩莫测的黑色为主调,以走兽飞禽和山林之变为点缀,奇诡变幻,犹如充满山豺虎豹、烟瘴弥漫的千里南岭一般的诡秘妖艳。你会看到野鸭鸳鸯、梅枝月影的南方边民生活的清纯恬静,看到活泼可爱的南岭奔鹿,家中搁置的如意,看到山藤蔓延和野草芳华,看到飞凤翔龙的行云流水、一线拍行藏品征集及私下交易,壹叁壹陆柒柒贰,柒柒陆捌王女士,以及那披着一身绚丽诡秘色彩、如金钱纹锦般的狸猫野豹、巨蟒山妖。吉州之妖之变,有如夜魔之眼,弥漫着神秘而致命的无尽诱惑。但它远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的冲击,更重要的是,相对于那老迈古旧、封建腐朽的传统,它带来的是一种奔放热烈、自由清新的海洋空气,一种全新的南方海洋文明。

最著称于世的要数它的黑釉瓷(或称吉州天目釉)。产品种类多为瓶、壶、罐、碗、盘、盏、灯、炉等日常生活用器,造型秀美,釉面莹润。其中“剪纸漏花”和“木叶天目”这两种工艺装饰手法,是吉州窑艺匠的发明,充分反映了吉州窑瓷器是民间艺术杰作的地位,是吉州窑中最为名贵的产品。

南宋 吉州窑鹧鸪釉梅瓶

吉州窑的鉴定方法

1、胎质中含砂量大,使胎质粗松吸水力强,粗看似陶,但敲之具金属声。这是由吉州窑的生产环境所形成的个性特征,因而成为了区别其他窑口的显著特征。现代仿制品,多采用淘洗好了的现成高岭土,且在封闭的室内制作,砂粒无从混入,人为掺和又极难把握比率,难使匀和。因而胎质坚密,不含砂,色泽偏白。

2、在器底及圈足内能清楚地看见跳刀痕。用手触摸胎表可以感受到呈竖条形的起伏,在适当的角度侧视,肉眼可见呈竖条状的釉层挂附不匀等肌理现象。现代仿品不存在胎表因砂粒引起的阻刀、跳刀现象,更不存在因此而留下的竖条形的起伏触感和竖条状的釉面挂附不匀等釉层肌理现象。

3、早期仿品多系电炉烧制,坯胎易在电炉骤然高温下爆裂,因而有在瓷土中掺入稍许水泥浆的做法,烧成后胎质呈深灰色,类似砾质胎,但绝无砾质坚硬,磨胎落粉,敲之无金属声。此类仿品多为大件,如瓶、罐、炉一类,且多见于黑釉瓷,尤以剔花最多。因其胎质不适应生产彩绘瓷,因而在彩绘瓷中未见仿者。

4、中期仿者改用在瓷土中掺石膏粉或立德粉,因其材料在高温中易爆裂,多用低温烧成,因而敲之声闷,磨胎落粉,胎质虽略泛黄色,但绝无米黄色,且半年后泛黄消失,呈白中泛灰状。此类仿品多见于彩绘瓷或半截釉黑釉窑变瓷,尤以玩具陈设件居多。

吉州窑褐釉刻花纹孩儿枕

5、晚期仿品吸取以往经验,有埋入土中“过蚀”、在成品上涂胶过火仿土锈制造假象者。土锈靠胶粘附,干燥时无异样反应,但见水易化,甚至脱落,用手指沾水,哪怕沾点唾沫涂于锈面,手指沾有土色者为人为土锈。

6、现今的高仿品则有用老器底敷新胎和利用粗糙老坯重新上釉窑变两种,这类仿品凡露胎处均为老品,更具欺骗性。其识别方法,前者可用指弹法或物敲法,从上下声音辨别,上下声音异样者为赝品。后者则可观测釉与胎结合部,老品胎釉合一,挂附自然,无掉釉或起皮现象,反之则为仿品。因难找到完整老胎,故多做成木叶纹、兔毫、玳瑁、虎斑等物稀价高的碗、盏,以求暴利。

7、因为上釉稀薄,坯胎吸附过多,釉面形成许许多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缺釉毛孔,显得粗糙干涩,有如“雨花石”见水就亮的特质,这些特有的釉泽现象,是新品无法显现的。

8、北宋以前的黑釉瓷均施半截釉,南宋前期,除圈足外略显稍许胎,即釉不及底的形态,南宋中期以后,形成了除圈足内无釉,器内外施满釉的形态。这些都是吉州窑产品“多露胎骨”的原因,也是其断代特征之一。

9、坯胎制作方面较为草率,弥补坯胎不足。其结果形成了釉色百花纷呈、千姿百态,坯胎粗糙随意的显著特征。因此,除少数极品外,绝大多数黑釉瓷的圈足内外的刮刀痕或跳刀痕均较明显,成为其鉴别窑口的显著特征。

10、画风画法。讲究简练的画风画法和疏朗有致的图案布局,往往寥寥数笔勾勒成形,或点缀几笔以打破平面,极其写意又十分传神,绝无文人骚客笔下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即使同画梅花也别具一格。其图案均源于自然,取自民俗生活。

晚唐时期为吉州窑的初创期,主要烧造的器物有酱褐釉碗、双系罐、短流注壶、乳白釉厚唇碗、折唇碗等。其中以酱褐釉为主要产品,也有乳白釉、青褐釉、淡青釉细开片印花和黄青釉细开片的。另一类是釉呈淡绿色,有细碎开片。这种青瓷在器内中心留出一块不上釉,器与器之间可以摞起来烧造的。其烧造方法与浙江越窑(位于今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湖地区)相同,与晚唐时的洪州窑(位于今江西省丰城市,洪州为江西南昌的古称)相类似,都是采用高岭土衬块烧,为吉州窑创建期的一种较为原始的支烧法。晚唐时期吉州窑的釉色比较单一,品种不多,瓷质亦粗。但从窑址上发现有许多处烧造点,这说明当时吉州窑烧造瓷器已初具规模。

金代 吉州窑玳瑁斑荸荠瓶

五代时期为吉州窑的发展期,生产的器物主要有青白釉温酒注壶、酱褐釉短流注壶、双耳水注、双耳罐、酱褐釉碗、乳白釉厚唇碗、乳白釉折唇碗等。厚唇口是晚唐、五代时期碗口胎形装饰的一种特征。此外,还生产胎质灰白、数量较少的乳白釉莲瓣纹高足杯、刻划暗花碗、浅腹盘、圈足盘、素高足杯、碟、盏等,釉不及底,开冰裂细片。有的盘、碗和素面高足杯等,底露紫红色胎体,不施釉,俗称为“血底足”。这时期吉州窑陶瓷造型简朴,釉汁浊暗,并保持了唐代以来的支烧方法。窑址发掘资料还证实,五代时期吉州窑已比晚唐草创时期有比较大的发展。

北宋时期为吉州窑的繁荣期,此期吉州窑的主要产品有:黑釉、乳白釉、绿釉、影青釉、洒釉、窑变釉瓷及捏塑瓷等。应该说,黑釉器是此期的主要产品,酱褐釉已很少生产,此期的主要黑釉产品有:碗、罐、壶、盆、杯、瓜棱腹罐、瓜棱腹壶、唇口杯、文房用瓷等。碗为唇口、弇口、花口、瓜棱腹、高圈足,其底足切削较粗涩,釉不及底。

北宋 吉州窑叶纹盏

乳白釉瓷是北宋时期吉州窑生产的另一主要产品,胎质灰白,釉色白中泛青黄,薄釉不及底,底足切削较粗糙,底有平底、宽圈足和窄圈足之分,有的圈足高达2厘米以上。装饰以印花为主,器型有碗、罐、壶、钵、盏等,以各式碗为大宗,均系日用粗瓷。北宋以薄釉碗居多,有的内底见涩圈,常印有“吉”、“记”,或用褐彩书写“吉”、“记”、“慧”、“福”、“太平”、“本觉”等字样。这类碗呈灰白色,上面敷施一层带有青味的透明薄釉,底部无釉或半截无釉,胎质较为坚实,底足切削粗涩,修坯工艺草率中见熟练。钵多为卷唇,施釉不及底,口沿施褐色点彩,平底或宽圈足,采用支钉法烧造。有褐色彩斑,平底或宽圈足,具五代遗风。纹饰有凤穿牡丹、缠枝花卉、莲花、梅花、双鱼、仰腹如意头、回纹等,图案严谨,疏密有致,纤细活跃,富有生活气息。

绿釉刻花瓷也是北宋吉州窑的产品之一,它是一种低温铅釉,基本上属陶器,唐三彩就是此种釉料。北宋时,吉州窑生产过一部分绿釉日用瓷器皿,其中以绿釉瓷枕为佳。装饰手法以刻划花、印花为多,风格简练率直,体现出吉州窑陶瓷工艺的明显特点。此外,还有黄绿釉堆塑莲瓣纹高足杯、绿釉花口小洗、压印鱼波纹盏、碟、盘等。有的绿釉瓷枕底部印有作坊的商标记号。在吉州窑址采集的素胎、绿釉花口洗、压印鱼波纹盏、缠枝纹盏、碟等,与陕西耀州窑(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北宋中晚期的同类器物在造型和纹样方面都很为相像。

北宋吉州窑还生产不少神佛、人物、动物、禽畜等雕塑瓷,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的舒翁、舒娇父女便是吉州窑场中塑造瓷雕的名手。吉州窑瓷塑在制作手法上有明显的质朴特点,由于瓷质粗松,且近似于陶的特性,故其捏塑手法的制作更能发挥材质的特点。在制作手法上,可区分为捏塑和雕塑两类,捏塑是采用较松软的黏土,以手捏、镂刻、模制等技法来制作立体形象的一种手工艺;瓷雕作品往往是在做好了一件作品之后,翻成范模,然后重复生产,再以手工加以修饰,有的还以褐色加彩加以装饰,使瓷雕千姿百态。

另据《清异录》记载:“闽中造茶盏,花纹鹧鸪斑,试茶家珍之。”我国陶瓷研究专家冯先铭先生据此说:“鹧鸪斑是吉安永和窑的独特风格,建窑(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市)遗址中没发现有这种标本,《清异录》记载的'闽中造茶盏,花纹鹧鸪斑’应为永和之误。”《清异录》宋初成书,说明北宋时,吉州窑已能烧制鹧鸪斑茶盏,并深受人们的珍视。总之,北宋吉州窑在晚唐、五代连续烧造的基础上,得以长足发展,其烧瓷水平以及装饰水平和装饰技艺均已步入成熟与昌盛时期。

南宋 吉州窑 彩绘荷莲长颈瓶

南宋为吉州窑的鼎盛期,产品种类丰富多彩,有盏、盘、钵、杯、碗、碟、瓶、炉、缸、枕、塑像、玩具、棋子、文房用瓷等等,可说是应有尽有。在装饰技法上有划花、印花、刻花、贴花、剔花、填花、彩绘、雕塑等。白釉、黑釉、绿釉、洒釉、釉下彩绘等品种纷繁,质朴自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生活气息。江西省樟树临江镇出土的南宋“庆元元年”(1195)的黑釉碗,1970年江西省南昌县南宋嘉定二年(1209)陈氏墓出土的彩绘莲荷纹炉、彩绘跃鹿衔灵芝盖罐,1990年江西上饶市南宋开禧二年(1206)赵氏墓出土的黑釉木叶纹盏等,都是南宋吉州窑彩绘器、黑釉器有绝对年号的标准器。

值得重笔一提的是,南宋时期的各式黑釉窑变茶盏、剪纸贴花纹茶盏以及釉下彩绘瓷等,均驰名中外,深受人们的喜爱。南宋自皇室、士大夫到市井商民等,盛行饮茶、斗茶,并成为当代时尚。斗茶时,用半发酵的膏饼碾成细末放入茶盏内,沏以初沸的开水,水面沸起一层白沫。用黑盏盛茶,便于观察茶沫白色。连宋徽宗赵估也赞叹:“盏色以青黑贵,兔毫为上。”由此吉州窑生产的各式茶盏成为当时的珍品。南宋吉州窑黑釉及黑釉窑变瓷最具特色的主要产品有:木叶纹茶盏、玳瑁釉茶盏、兔毫釉茶盏、油滴釉茶盏、虎皮斑釉茶盏、黑釉彩绘茶盏、黑釉洒彩茶盏、素黑釉茶盏、各式剪纸贴花纹茶盏,还有黑釉剔花、黑釉彩绘等茶盏。其胎体都较粗松,圈足处理比较简单,底足用模子压印后,在圈足外壁用刀随意刮削而成,故底部与足端有不平的压印痕和刮削痕。

此时的吉州窑仿耀州窑青釉印花盏等,仿定窑的乳白釉印花盘、碗、盏、碟等,仿磁州窑的白瓷彩绘瓶、枕、炉等,仿龙泉窑的瓜棱式盏、碗、碟等,仿景德镇窑的影青瓷,都烧制得各具特色,精彩纷呈。还有绿釉刻花、剔花、印花瓷(以枕为多)、黄釉瓷(主要有炉一类)、雕塑瓷等都是南宋吉州窑颇具盛名的产品。

元 吉州窑剪纸漏花梅花盏

吉州窑在元初停烧,其后又恢复了生产,到了元代中晚期,吉州窑的产品又相当的精美了,这有众多传世和出土的元代吉州窑瓷器可以证实。元代吉州窑的代表之作是釉下彩绘瓷,其主要器型有罐、瓶、杯、镂空乳钉纹粉盒、折沿盆等,传世实物中有胆瓶、长颈瓶、鱼耳瓶、炉及枕等。综观元代吉州窑彩绘瓷器,可以看出它与同时代其他瓷窑产品的风格是相近似的。

元代吉州窑彩绘纹玉壶春瓶,腹部下垂的形体与景德镇窑的元青花和影青玉壶春瓶一致。其区别是吉州窑瓶长颈唇口,而元青花和影青玉壶春瓶多为撇口长颈。在制作工艺上,吉州窑彩绘瓶,瓶体有接痕,瓶底足内有鸡心形旋痕等,这些都是元代瓷器制作工艺上常见的特征。元代吉州窑彩绘多数纹饰皆布满全器或采用多层次的绘画,装饰画面非常饱满,与青花的装饰风格有传承关系。元代,吉州窑有为出口烧制的彩绘瓷,类型以瓶类、罐为主,所绘波涛纹、缠枝纹、莲荷纹等都是技艺娴熟的非常成功的作品。而为国内生产的大众日用瓷如黑釉、绿釉、乳白釉、罐、碗、钵等,其胎体粗松,制作亦粗率,精、粗两类似有天壤之别。南宋时的窑变黑釉器,元代时仍有生产,但已不像南宋时那样著名了。

元代吉州窑除彩绘、黑釉窑变、剔花等装饰外,窑址调查表明,还有乳白釉瓷器如高足杯、盘、碗、瓶、小盖罐,以及绿釉瓷等,这些器物都具有元代的特殊风格,尤其是白釉小件器皿、小碗、小盖罐等,都基本带有元代特有的剔刻梅花装饰,很是精致。

明 吉州窑黑釉剔花四凤纹梅瓶

明代为吉州窑的衰落期 到目前为止,在吉州永和窑窑址中只发现个别明代中期的废器与匣钵搭釉紧连的青花盘残器,盘内、外壁饰疏朗的缠枝花纹,青料淡雅,瓷质尚佳。经专家鉴定,认为是当时人们的生活废弃物品。而在吉州窑系的一处重要窑场临江窑遗址,1990年至1991年考古发掘时,在遗址的第一层地层堆积中发现有大量明代中晚期烧制的青花瓷、豆青釉瓷、白釉瓷、仿龙泉青瓷等,其青花纹饰与景德镇产的明代中晚期的青花纹饰相同,器型有盘、碗、盅、碟、钵、炉、枕、高足杯等,制瓷工艺流程也非常规范完整。这充分说明吉州窑系列在明代中、晚期一直有烧造,并大量烧制青花瓷、仿龙泉青瓷等。

吉州窑陶瓷作为在中国宋元时期重要的商品之一,曾远销到日本等许多国家,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及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馆和收藏家都藏有吉州窑的名贵产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