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标,才有方向。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绵阳发展的战略谋划,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提出了“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奋斗目标和“四步走”时间表。

7月31日,在解读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副秘书刘林建直言:“对这个目标我的理解是,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两者相辅相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建设中国科技城是绵阳肩负的国家使命,是绵阳的金字招牌,也是绵阳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鲜明特色。”刘林建表示,中央对科技城建设有明确的定位,国务院批复的科技城“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要把科技城打造成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田、军民融合创新的排头兵和西部地区发展的增长极。

而建设西部现代化强市,是涵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全市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其内涵就是创新活跃、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文化兴盛、社会和谐、生态优美,这是绵阳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局的政治担当。”刘林建说道。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四步走”的“时间表”,既承接国家“三步走”战略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又与绵阳发展重大时间节点相衔接。

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吴小兵就全会提出的“四步走”做解读——

具体来讲,“四步走”是指:

到2020年建市35周年,我市要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与全国、全省同步的底线要求,而高质量体现了我们自加压力、跳起摸高的目标追求。在这个阶段,中国科技城超常发展要取得重大突破,这是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技城建设20年必须交出的答卷。”吴小兵表示。

到2025年建市40周年,重点是要基本建成四川经济副中心和西部经济强市

形成与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经济实力和战略功能,这是绵阳作为全省第二大经济体的应有担当。

到2035年建市50周年,重点是要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基本实现中国科技城建设的国家战略目标。“这是完成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绵阳国家使命的必然要求。”吴小兵说。

到本世纪中叶,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城,建成西部现代化强市

“之所以在2020—2035年这15年中划出2025年这个节点,主要是考虑到从现在到2025年建市40周年这8年时间,是绵阳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和西部经济强市的决胜期,必须实现超常发展、跨越发展,为绵阳后续发展夯实基础、赢得主动。”吴小兵介绍。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这一奋斗目标外,还提出要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和西部经济强市两个目标。

“四川经济副中心和西部经济强市”这个目标与“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这个目标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市委常委办主任余青根解释,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目标预计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是全市发展的总体目标、远期目标;而四川经济副中心和西部经济强市,是通过努力在未来几年能实现的,是全市经济工作的奋斗目标和近期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关键支撑。

“为什么提出建设西部经济强市这个目标?”面对记者的提问,余青根从一个数据说起,去年,绵阳经济总量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跨过2000亿元大关,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余青根表示,市委在客观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经济工作成效、科学研判绵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短板基础上,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全面落实中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和省委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的决策部署,着眼于更好践行绵阳肩负的国家使命和满足全市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今年初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确立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的全市经济工作奋斗目标。

关于四川经济副中心这个目标,余青根介绍,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四川工作以后,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对四川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进行了科学审视,明确指出四川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矛盾非常突出,创造性地提出了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构想。

从国内不少城市走过的路径看,城市经济总量跨过2000亿元台阶后,城市规模和资源要素集聚能力都会显著提升,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而绵阳就正好处在这个阶段。加之,我市近年来在招商引资上实现重大突破,而且拥有很好的人才基础、科技基础、工业基础,有很好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其他方面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空间。“可以说,全省7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中,绵阳市最有基础、最有条件建成四川经济副中心的城市。”余青根表示,因此,市委提出要积极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就是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

“西部经济强市,是强调绵阳在西部和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全省经济副中心,是强调绵阳作为全省第二大经济体在四川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余青根说,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根本指向都是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现经济总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辩证统一的发展。

余青根直言:“建成了全省经济副中心,绵阳也就成为了西部经济强市;西部经济强市建好了,绵阳就是名副其实的四川经济副中心。”

此次新闻发布会还聚焦“绵阳现代化建设的五个主攻方向”。

从字面看,“五个主攻方向”是新时代推进绵阳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全市精准发力、持续用力的重点部位,更在全市各项工作中居于主导地位。

透过字面,迫切需要解答的就是:“五个主攻方向”的意图是什么?它究竟会给绵阳带来怎样的改变?

“绵阳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市委政研室主任付强的一句话引起会场所有人的瞩目。

“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在绵阳交汇叠加,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军民融合项目等重大布局在绵阳探路开局,推进中国科技城超常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争创四川经济副中心、推动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等重大政策在绵阳落地……绵阳的发展潜力也随之迸发。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勾画了新时代绵阳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如何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就需要我们找准并抓住绵阳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而这‘5个主攻方向’,就是新时代推进绵阳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牛鼻子’。”付强表示。

立足贯彻看谋划,绵阳决策层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盯住“五大主攻方向”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着力推进中国科技城建设实现新突破

这既是履行好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绵阳的国家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好省委“推进中国科技城超常发展”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

“我们要进一步擦亮科技城这块金字招牌,聚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创新,以宽广视野集聚创新资源要素,以超常举措促进科技资源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领带动绵阳发展实现新突破。”付强说。

着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这既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西部经济强市和四川经济副中心的关键支撑。

付强说:“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绵阳的最大市情,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仍是绵阳发展的最大问题,解决好这一最大市情和最大问题,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主动顺应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坚定不移稳增长、促发展,为率先建成四川经济副中心和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市提供关键支撑。”

着力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

这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重要途径。

“当前,市县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各地产业同质化发展,招商引资“恶性竞争”等,是绵阳长期存在而又一直没有有效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付强表示,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市委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进一步夯实绵阳发展的底部支撑。

着力建设西部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这既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的客观需要,也是绵阳抢占发展先机、赢得发展主动的必由之路。

“要实现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这一总体目标,最管用的招数就是改革开放,根本出路也要靠改革开放。只有将改革精神、开放理念贯穿绵阳发展始终,坚持大力解放思想,不断破除‘盆地意识’‘自满情绪’和‘制度藩篱’,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以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活力,以全面开放集聚各类资源要素,进一步提升改革开放水平,才能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付强表示。

着力推进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这既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付强慷慨激昂地说:“我们搞建设、抓改革、促发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绵阳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未来我们将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解决好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难题,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发展更有温度、更有质感。”

(绵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烨 郭若雪 黄小芹 李桥臻/文 视觉绵阳/图)

制图:蒲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