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观望瓶中的花朵的时候,内心获得某种平静,再看它跟随水分子挪动的根须,获得一份喜悦。

在消费主义的当下,物与人的联结越来越淡。通读徐文治的《瓶花六讲》,再一次让我审视与花的关系,与日常的语言对接,重拾对生活的珍重之情。

瓶花艺术的表现,是花朵透过它们的生命力传递一个精神世界,或人文的、或艺术的、或生命的,极具生长力的。同样地,人通过瓶花艺术,是对大自然的理解,对情境的理解,对当下的理解,对自己生活态度的理解。这项载体,能够看见的是自身,关于平衡、宁和、平静。

瓶花,讨论的本是生活。古人点香、插花、挂画,是日常的一项基本事物,而这类被现代归于“雅”的事,并非古代文人自己来打理,而是把这些日常琐事包办给类似现代的婚礼策划团队,他们通过学习这些点香、插花、挂画的技能,是一项谋生的职业。

通过徐文治的《瓶花六讲》,我们了解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他们并非高雅地点缀这些日常琐事,而是工匠人们呈现这项艺术再传送到古代文人的手中,这类似现代的婚礼策划事项,俨然极具普遍性。

所以,在古代瓶花艺术是一项日常的生活流通的业务。

对于现代人插花,人们自认为是一件高雅的事。其实,插花并非如此,只不过现代科技的发达,人们的重心不在于慢下来与物发生关系,而是通过互联网与陌生的人、事、物,产生衔接,注重的不是缓慢的个体的内在成长,而是急速的量化的急速增长,所以,对于古人的插花总觉得高雅,可望而不可及。

其实,生活的琐碎时间,这件事便可以完成。瓶花艺术对花材、花器,并非那么讲究,而是日常中最原始的塑料瓶、废弃的酒瓶,各类瓶子皆可以用来插花。关于花材,则是野生的状态最佳,这样的花材,极具野性,能够爆发其强大的生命力,生长周期长,好好养护便可以活很久。

我们寻找花材,根据其生长的土壤、自然气候的不同,它们各自携带的习性,插花的时候根据它们原先的生命状态,保持它们原有的生命力便好。这样的“灵韵”是插花的要领。

掌握这项要领,在于插花的人,需要与物对谈,竭力与花产生关系,或者从插花的表达之中传递花的思想、情感以及它本身的能量。

所以,插花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一种自我力量的呈现。包括美学的掌握、生命形态的领悟、情愫的细腻传递,这些都是构造个体的部分。

我们不能让花在移栽的时候消逝掉它的力量,需要这部分个体的表达力的凝聚,需要一份真诚与珍重的态度对待瓶花艺术。

所以,对于插花这项技艺,在于的是人,而非花。

徐文治的《瓶花六讲》从六个维度:

一. 瓶花的诗画之趣

二. 盛朝花事与传世之器

三. 日常花事与滋养之法

四. 二十四节气与品第之则

五. 士庶好尚与插贮之技

六. 佛前供花与瓶花之别

梳理人在瓶花艺术中的重要性,更关注人与物的连接。

瓶花艺术,是一种精神意趣,是一种对自我、对自然、对存在的生生不息的养护,是物的哀愁,是人的悲悯。

相关文章